父亲一直很怕死,他说就是因为他平常注意饮食控制(糖尿病),吃得少、喝得少,所以才能活到这么大岁数(87岁),我觉得说这话时的父亲是有些自豪的,因为与他同辈的同学、朋友、同事、领导多数早已不在人世。
想想确实如此,他因为怕死,平常饮食自律,注意检测和控制血糖,有点身体不舒服就往医院跑,所以身体状况确实比同龄人好不少,住院的病友说他的身体健康程度比有些70多岁的人还要好。
住院等待做手术的父亲对我说:“现在活着没什么意思,因为有糖尿病,什么都不敢吃、不敢喝……”,我听了不以为然,觉得他太矫情,心里反驳他:“活这么大岁数,难道不应该感谢老天爷成全吗?还要求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得也太美了吧?!”,看他年龄大了,懒得辩论。
回家后在吃香瓜的时候,我想:现在我还能吃这么新鲜清甜好吃的香瓜,难道不应该感恩吗?!而父亲就不能吃、不敢吃,确实蛮遗憾难过的,父亲能活到今天,确实付出了他的努力,我能做到像他那样克制对喜欢美食的欲望吗?恐怕我未必能做到!
我若有幸能活到父亲这个年龄,也许也不能或不敢吃类似香瓜这样的水果了,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也降低了,人的一生就在感性的肆意快活、放任和理性的自律克制、忍耐中度过!
像亚隆那样的大心理学家,在面对妻子死亡时,也和普通人一样,会恐惧、否认、回避、幻想、期待……虽然他们曾经帮助和疗愈过无数的人跨越失去亲人的伤痛,但是当他们自己面对失去亲人时,并不比一般人要容易逾越得多!并不比一般人对痛要耐受得多!这就是人性吧。
进入老年,死亡终将来临,活着的每一天也是一步步失去美食、体力、活力、能力、智力、健康甚至生命的过程,有什么是不会失去的呢——惟有亲人之间的爱和关于爱的记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