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丸子浅谈喜欢悖论。

实践证明,如果你想让你喜欢的东西变成无所谓,或者讨厌、厌烦,那就得到它。比如你非常喜欢别墅,好的,如果你想让这个喜欢变成无所谓,那你一定要努力挣钱买别墅,请你相信我,你不会高兴太久的。在该实例中,你想得到大别墅就是你的欲望,你一旦实现这个欲望,很快就会变得无所谓,甚至会因为欲望实现之后出现的种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感到厌烦,比如买了大别墅,你会发现,它还需要费很多心思管理它,这增添了你的时间成本,当然会令你不悦,甚至厌烦。(当然了,大家可以把我的这一浅见理解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不排除有吃到酸葡萄的情况,我确实没有体验过拥有大别墅的感觉。不过没关系,这不影响咱们的论证。)我们简单把这称之为欲望悖论,得不到和得到是一组对立的矛盾,或者说是A和B两个选项,如果你喜欢B,必然需要承受B带来的一切好或者坏,你可以分门别类的把它们列举出来,用客观的唯物主义视角看待它,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大部分的情绪偏好者内心中,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都比较浓厚,但一定不能排除其本人也会存在一定情况下的客观,只是二者的占比不同,可能是73开,或者64开,我们只能粗略估计。

所以我们经常观察一个人,说他经常不冷静,或者说他冷静,都是一定程度的,不是绝对的,我们只能粗略估计,不排除情绪偏好者也存在客观视角的成分,不排除冷静主义者也存在主观主义视角的成分,任何的绝对定义都是不符合客观存在的情况。

言归正传,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欲望悖论,我们怎么使用它,怎么从思想上进行转化?提出问题,必须想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不可以只提出问题,不解疑答惑。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真正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们做出选择的核心考虑在于价值定位,即你得到某种实物之后,是否有助于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当然了,我们所说的这两个价值应该不包含个人对于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事情的偏好。例如,这件事情做了之后真的让你觉得没有价值我也很开心,我就喜欢逆反。但是请注意一个后果,科学实践表明,人的开心幸福与否和自我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呈现正相关,过度偏好逆反心理,你的逆反带来一时的开心快乐的同时,在后面的一段时间内,你的大脑本身会让你觉得很不快乐,因为人类从丛林时期就把团结合作才能获取更多利益刻入了基因,印在了血液里、大脑中。另外一个,我们可以从最源头开始追溯,人类的进化过程是这样的,从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再变成高蛋白,再到低级生物和高级生物,都是通过不同类型的高分子聚合物抱团合作形成的,人体内也都是通过千变万化的高分子抱团合作组成的,不可能是一种成分构成人这个高级动物的存在,所以你会发现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最高智慧,在思考终极问题的时候,在精神家园里,都树立了一个为了人类工作的志向,从侧面印证了,这种基因的客观存在,你排出不了,你的逆反只会让你更加痛苦。同样的,社会的构成类似于人这种高级动物构成的存在也是应有之义,必须允许各种成分的存在,必须承认哲学家、数学家等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存在,也必须承认农民、工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普通劳动者的存在,这样的社会才能形成一个高度智慧的聚合体,当然分工,合作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也就是生产关系可能要复杂的多,是否有机,是否高度精密依靠的就是社会治理水平,说大了叫治国理政,也叫烹小鲜,但这却是一篇极其复杂也必须真实面对的大文章。

所以结论如下,社会上的所有人都近似于一个一个的质点存在于一个球体上,可能方向、志向、用力角度不同,但要想在球体上成为一个有质有量的质点,它的指向只能是一个,就是球心。所以我们在做人生选择和欲望选择的时候,都应该指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个球心,这样可能短时间内并不快乐,甚至痛苦、挫败,但是会让你的精神无比高尚,会让你无比幸福。按照“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进行推广,幸福是创造价值得来的,创造价值的过程本身就很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