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致那些还能秉烛夜读的日子

青春是肆无忌惮的熬夜后,第二天还能起来high!

什么时候你觉得自老了?

……听到运动会上解说员说90后老将的时候。

这个问题后来也问了自己,而我的答案是当发现自己的精力无法支撑想干的时事,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老了。

以前总听大学英语老师感慨,人过了二十五岁身体会大不如前。当时只觉这是说说而已,人只要坚持运动,精力应该不会太差。但后来发现还真不是如此,渐渐的开始发觉现在自己一旦熬夜过了凌晨第二天就是真空状态,而被拉伤后一直未恢复的胳膊也会跟着作祟,能隐隐作痛一整天。

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过了可以秉烛夜读第二天还能生龙活虎的年纪,也不可能24小时不离开电脑的连续剪片了。

大概是去年,连续熬夜几天后,便发现自己白天精神极差,仿佛戴了真空罩,任由周围同事说什么,信息始终传不进脑子。与此同时,记忆力也是骤降。就连自己上一秒说过的话,下一秒也会忘记。当时和单位同事聊这事儿,同事听完开玩笑说,你以后肯定老年痴呆,现在症状都如此明显。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我倒也不怕老年痴呆,但确实发现自己的精力已经无法与想做的事之间进行匹配了。我必须学会把时间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学会管理时间。

记得很久以前曾与一位阿姨聊天,阿姨对我的评价是不要总和自己过不去,我想她是指我对自己的苛刻。我是个性急之人,往往拿到一件事,就想一口气儿不带停的把它完成,直至达到想要的结果。

了解自己,所以后来晚上我一般不开始工程量大的事,因为一旦开始就免不了要熬夜。不过不做,又不安心,夜间辗转难眠时总想,为什么一天不是48小时。

家人知道我的熬夜习惯,于是不论是在电话里,还是见面都会规劝我两句,少熬夜,注意身体。我自己心里也明白,事儿永远干不完,不过还是会止不住对夜的眷念,特别是工作之后。

一天虽然有24小时,但被各种闲事儿占有后,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开始不断挤压睡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但后来依然发现,原来夜间想安静的读几页书,不带任何功利的思考一个问题依然是奢侈,白天太多世俗的事儿早已影响了情绪,思考便不再那么深入。

至今还很怀念大学期间每晚熄灯前独自从自阅室返回寝室的那段路,那时的校园是最寂静的,空气也异常干净,大路两旁立着一排昏暗的灯,人走在下面根据位置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剪影,让人有种想翩翩起舞的感觉。

特别是当晚要恰好读到一本好书,脑子里就会不停闪现书中的内容,思考一些别人认为怪异的问题,然后自得其乐,忍不住边走边笑。这段路不算长,但足够我去消化这一夜读过的所有有意思的文段。因为夜静,思绪也更纯粹,一个问题可以想很深,而不被打扰。

有时想想,之所以选择熬夜,大概也是想回到当初的纯粹,不被打扰吧。总觉得人没了思考的重量,就如同活在世上的驱壳,慌张而无处安放。

对夜的眷念本质是对安静思考的需要,是在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一个独处的空间,那么换个时间又何不可呢。所以后来我开始接受建议,在凌晨前睡觉,把未完成的事都放在第二天清晨。后来发现其实听鸡鸣也并不比赏夜景差,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妥协吧。

最好的情感是细水长流,而人与自身最大的和谐大概也在于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