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叫醒我起床的时候,母亲大人已经拾掇停当准备出门去干她的工作—花地农活。她们几个集体棉花地“革命标兵”现在仍在发挥余热。
老太太的状态,我看到她的时候想不起“古稀之年”一词,是的,母亲大人七十高龄了,但是只要看到她,我依然觉得有长长的时光横桓在我面前,身后有长长的时光尾随…
勤劳能吃苦是母亲显著的品质,即便到这个年龄,吃过饭她是决意不会让我收拾碗筷的,还会脱口说“你能做什么,不要你做”,鉴于我是个和老父亲一样嘴挑的人,炒菜她是不大上前了。
小时候家里没劳力,耍帅的父亲相当于是个陪衬,只有在老少弯腰的五月,象征性的带我们晒晒麦个、叉叉草,其他事情一概有母亲承担。收麦的时候基本是披星戴月,天不亮嘱咐还在迷糊中的我烧点米粥就出门了,晚上我做好饭根本守不到她回家,就困得睡着了。即使两个嫂子过门,有一回她躲回懒,让这两个儿媳妇带我收最近的小园田,最光辉的壮举就是她两个儿媳妇在地头睡着了!所以至今,家里的大部分农活还是老太太在做。
依她现在的话说,嫂子身体不太好,她不想她累着一头,增加大哥的负担,既然大儿子家帮了,总要一碗水端平,二儿子家也要顾着,我常戏谑她,老王家的革命军顶梁柱。
“你妈虽然不识字,但是很多事情比我判断准,看得明白”
父亲带着上半生对母亲不识字的轻视,用明白人作为他下半生对母亲深深的认可。
明白人,才是母亲最优秀的潜在优点。
彼时,父亲从村支书到乡里比较红火账目可以混乱的计生办,母亲在家里种地、养猪、开小商品店。她对父亲说:“家里我不花你的钱,有一条,你可千万不要因为钱出问题,因为钱犯罪,我可丢不起这个人”这明白可窥一斑。
母亲的明白还体现在富养女,大方,我们家教育归两条线,男孩归父管,女孩归母亲,
所以母亲对我在当时算极其大方了,我喜欢带同学回家,到店里拿菜拿钱招待,她是从来不管的,我从店里拿了一百多让父亲从县城买双鞋,父亲斥责我一个初中小孩怎么能有一百多私房钱,居然没收了。母亲偶尔会鄙视父亲和她的两个儿子,她的经典口头禅是“你父亲和你俩哥,钱如命,命如屎!
所以我结婚的时候,她倾尽所有,帮两个哥哥每人盖了一宅房子,花了他们同等的钱给我置办了嫁妆,近三万在当时的农村也算是顶配了,而父亲在三个子女的重大事情中,母亲的话,大哥他贡献了一件大衣,二哥二千多。我则是我要了几百的买鞋钱。这些都是她这么多年辛勤劳动所得,她一直认为父亲有积蓄,谁知道在父亲待岗的时候居然两手空空!
经济独立,放在今天,强调女性独立,母亲这个年龄早已身体力行。(但也造成我金钱观念不太强后遗症,也受不了至亲之人重钱不重情偏执观)
看的开,有空间感。母亲这一点尤其让我佩服,母亲从来不管父亲私事,很多事情她明白,也会在我面前偶尔提及,她的土话“汗老气,没绝事管,我该干啥就干啥,管他什么样!我就想,现在很多女性一天到晚管东管西疑神疑鬼有意思吗!真心如果他不放心上,还不如做自己的事情,唯一遗憾就是自己小说看多了,敏感脆弱注重自己内心感受,这一点实在不及母亲千分之一,不过有一点,我从来对孩子爸爸没有醋意过,任他和谁谈笑风生,也从来不看他任何东西,只要不涉及大事大非孩子为人处事价值观,母亲带给我的影响是:与其依附他人,不如好好养活自己。
昨晚吃饭时,村里堂嫂和儿媳因为钱的问题发生纠纷,到大哥家找调解成为谈资。也不明白事情真相是什么。
母亲说,哪家好,差不多就行了,即使你嫂子背地不满,表面上还都不错,这样就很好了,我要帮你二嫂打工了,我笑言,那还不一样,你们的钱到时候还不是要给他们,要什么他们工资。母亲正色说:“我不要和我赚的再他们当然不一样,不过你放心,我养老的钱我已经准备了,我也和你两个哥哥说了,将来真有病,能治就治,不治也不许问你要钱,至于你,将来我身后你要花的钱,我已经攒在那了,不过要等我身后再给你,我不想你花你婆家的钱让你没尊严没面子“
真让我这不孝的人想泪崩。
女儿对我的昵称是:母上大人!
我想这应该是我对自己母亲的称呼,好在女儿和我都有秉承母亲身上的某些特质那就是
尽量让自己活明白点吧。
即使犯过错那也是要告诫我们反省要成为—个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