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一路读读后感

    林达的书,读的比较少,看《一路走来一路读》也是偶然在网上看别人说值得一读,就找来看了一下,立即被清新的文笔吸引住了,平日里看小说都有一种一气呵成的冲动,看林达夫妇的作品却不是这样,就像小孩子品尝心爱的棒棒糖,含在嘴里不松口,却不忍轻咬一下,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自己吃完了。这样的感受上一次还是在读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哲思录》的时候才有过的。断断续续地看了半个月才不舍的结束,看完以后若要问我这书到底写了什么让人这样怜爱,我却概括不上来,内容真的就是林达夫妇一路走来一路写,我心跟着他们一路走来一路读。      对于大洋彼岸那个遥远的国度,我们以前只知道建国历史很短,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过决定性作用,曾经和我们在若干过地方掐过架。此外就是很多关于意识形态范围内的剧烈冲突,以至于都不知道那个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了。        林达夫妇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视角下的美国,诚然任何作品都带有作者自己的立场,并不能说林达夫妇所描述的就是最接近真实的美国,可是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呢?就如同“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连自己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国度又能怎样说的通透呢?所以,看到网上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或褒或贬,分化比较严重,键盘党们在争论的时候就能确信自己是没有带着自己固有的阶级有色眼镜在看这部小说么?所以,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通过书中文字跟着林达夫妇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停停走走吧。      我个人还是觉得书中的很多新奇的观点,还是对于我有很大的启发,往大了说,就是东方和西方无论在思考的维度、对世界、对人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上都存在有巨大的差异,全盘的否定与盲从的确存在诸多的谬误,只有尽可能全面了解各种信息资源才能做到最好的选择,套用现在的政治术语来说的确应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找到国家和个人的清晰地位,真正做到自信而不自负。      首先各位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的一部分小插曲,关于西班牙内战以后佛朗哥政变到在以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主导的努力下最后实现民族和解,西班牙内战应该是影响近代历史非常重要的时间之一了,以前国内的历史书基本也只是非常简要的叙述,在那个一切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年纪,也就当成一场普通的外国内战背了只是要点就过去了,没去多想什么,后来读到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战地钟声》等一系列的作品都是源自于这场战争,知道他也从美国跑到西班牙干了仗,那场战争影响了他的一生,正如同海明威自己说:“我魂牵心系之首都,马德里万岁!”而海明威妻子波琳娜则充满自怜地写道:“西班牙的悲剧,不仅让那个国家的人民失去幸福美满的生活,也使我,一位辛酸的妻子备受灾难,这真是极端的不公平”。开始逐渐去了解为什么全世界的左派都不远万里跑到欧洲这个不大的地方和法西斯分子为了别人的国家和人民打仗。后来接触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知道了一个词叫无差别轰炸,知道了那场战争的惨烈,读过了奥威尔的《去维冈码头之路》、《致敬加泰罗尼亚》之后更进一步去了解到了在那一段历史中,最危险的不仅仅是战场的敌人还有来自你并肩作战的战友,理解到在同一个主义之下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流派之争,同泽之争竟也是殊死的。最后让我觉得那场战争原来和我们也那么近,也是偶然间知道原来我们的白求恩同志也是从那个枪林弹雨中过来的,顿时觉得世界果然只有这么小。相比之下,后来的很多国家的内战都没有西班牙内战一样所具有的全球影响力和复杂程度,可是又有几个国家能像西班牙这样最后能实现全民的大和解呢?从佛朗哥开始保全这片土地远离了二战的再次摧残,到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的超人勇气和智慧、到卡里略、苏亚雷斯以及佛朗哥政权里的元老们为了实现民族和解还权于民,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新政权能正视历史,真正做到不清算历史,平等对待全体国民,太令人感动了,环顾全球,之前之后能做到的恐怕也就只有美国内战以后南北双方的和解了吧,不过那是在为了一个比较单纯的黑奴问题和没有那么主义与外部势力搅和的情况下,所以,西班牙和解虽然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国内冲突的圆满解决提供了一个蓝本,但是这需要在一群正直、无私、宽容和睿智的领袖们和经过血与火的考验,痛定思痛之后选择谅解与妥协的人民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实现,这实在是太难、太难、太难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更能彰显出这个圆满结果的可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