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两次认识王尔德,第一次是我小时候读他写的《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那时候我是一个小小的女孩,喜欢读童话,生活在一个哀愁无法进入的世界里。
可是这本童话集让我第一次那么难过,尤其是那个著名的《夜莺与玫瑰》。勇敢的小夜莺飞向玫瑰树,用自己的胸膛顶住花刺,它唱了一整夜的歌,直到鲜血把花瓣一点点绽放,直到她心里的血把玫瑰花的心也染红。
年轻人拿着这枝玫瑰花去送给他的爱人,可是少女却说,人人都知道珠宝比花更值钱。愤怒的年轻人把玫瑰仍在大街上,玫瑰落进阴沟里,马车从它身上碾过······
我从来都不知道童话也可以让人如此伤心,整本书里没有“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只有人人得不到,好人孤独的死去。
每次看完一个故事都难受的想流泪,可是读了王尔德,就再也看不了安徒生和格林,也无法再相信豌豆公主和灰姑娘都能幸福。
第二次是我念大学时,他书中的每一句话让人把现实看得清醒。
他说:“逢场作戏和终身不渝之间的区别在于逢场作戏稍微长一些”。
他说:“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结婚!”
他说:“我喜欢看戏,与人生相比,戏剧更加真实”
······
我爱王尔德和他的作品,以至于我在现实里爱上的人也像他,我喜欢写诗也写歌的人,那些充满才气和忧郁的人,便成了我过不去的关。
后来读到博尔赫斯评价王尔德,说他有着“不可摧毁的天真”。我想我懂得这种天真的力量和吸引力在哪里。
这世上大约有两种人,实用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前者觉得银行里踏踏实实的存款是好的,首饰盒里闪烁的钻戒是好的。
后者也许也觉得黄金和钻石不错,但似乎总有些抓不住的虚渺的东西更有吸引力,比如美和星辰、爱与痛苦、理想与追求。
那天,和一个朋友在家里看电影,朋友询问了几部影片我看没看过之后,我的否定回答把他弄得哭笑不得,他说:“你错过了太多”
是的,回头看我的青春期,有很大一块是缺失的,我从来没有追过明星,没有攒钱听过演唱会,不关心八卦周刊里的新鲜绯闻,喜欢的影星也只限于屏幕上。
而现在不大不小的年纪里,日子依然过的像在云里,一双脚不肯落地,什么道理都懂了,还是偏偏要走那条修行一样的路。
越是不肯服软,越是在现实里摔得鼻青脸肿。可每次拖着疲惫的心走回家,看到写在日记本首页的那句话,就又振作起来。
那是王尔德说的:
“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
这么多年过去,我长大,朋友来来去去,一次次搬家,这个本子始终带着。
它提醒我,无论多少黑暗日子等在前面,多少挫败产生于爱情的自私和妒意里,我都要记得,真正的爱深入长河。
而对此,我始终应该抱有希望。
这是丫丫写过的第 259 篇文章,希望此文对你有用。
丫丫亲笔,2017 年 9 月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