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社群里的一对一答疑,是一位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妈妈艳,她的问题是关于孩子高中选科和未来院校的选择
在听她答疑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她对自己孩子的用心和在乎,也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不能给孩子合理建议内心的一种忧虑。《知否》中第22集老太太和明兰坐船去了宥阳老家,途中盛家的船在江上遇到水贼,明兰为护祖母船只逃生,拖延时间。后来落水,顾廷烨救了他,在岸上他跟二叔说:“蓉姐是你的女儿,你是什么样的人,她就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侯府公子,她就是侯府千金。你现在流浪于江湖,她未来就是水贼草寇的女儿,我就希望你别因为自己的一时意气去耽误她一辈子。"
二叔说:“你小小年纪上人婚配,知道什么是儿子、女儿的一辈子。”
明兰说:“我虽没有生女儿,可我也是做女儿的人,我不知道女儿的日子,难道二叔你知道?”
二叔沉默了,和明兰一起看了一眼在跟槽帮的弟兄们玩耍的蓉姐,说:“你看,蓉儿现在笑得多开心,比她在京城快活,也比她在甜水巷快活,应该也会比在侯府高兴吧”
明兰说:“可人这一辈子不能只看眼下。我阿娘小时候跟我说过《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怎么能只顾当前眼下呢?三岁要想十岁的事,十岁就要想十六岁的事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们常常理解这句话说的是: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爱,父母习惯为孩子做长远打算,想给孩子谋一个好的前程。
父母之爱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的爱,是害了孩子呢?
父母虽是长辈,但未必事事都能拎得清楚,也有着其局限。
而我了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的深意就是来自与电视剧《知否》明兰对它的解读。纵观全剧,所有豪门贵族的恩怨纷扰,都跟这句话脱不了干系。父母上一辈的争宠是为了孩子,盛明兰盛墨兰的婚后生活更是体现到这句话的深意。
我们社群的小伙伴艳美女,她家的孩子目前就是正处在一个高一分科的阶段,她的忧虑就来自于当下孩子文理分科如何选择影响未来孩子的大学专业选择,以及职业发展生涯。而我们身边的每个家长都或多或少的有这样的问题。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的孩子获得一个稳赢的人生。
稳赢是我现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前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怎么样怎么样,从未想过父母的认知高度决定孩子的认知高度,
你的认知高度,决定你的成长速度。
但是,什么是认知?
认知,其实就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站得越高,看得越透,成长越快。
遵循一些思维方式和原则,也许就会超过80%的人。
1.为什么很多人,都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奋”?
因为困在局部,纠结于太过具体的事情,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
什么意思?
就像我们的艳美女目前的问题,她说:"3年后,我家小孩就要面临高考选择大学的抉择了,我们的意愿是尊重孩子的意愿,但是现在我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不知道未来他要选文理分科怎么选,未来该读什么专业好就业?"
如果以前我肯定也是一样的迷茫,回想我当年读高中选大学,完全就是凭着对设计的一腔热血,一个文科生报的大学专业不是服装设计专业就是室内设计专业,抑或带设计的我都报了,最后我也算是得偿所愿的上了武汉华农的环境艺术系室内设计专业,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完全来自于自己懵懂的坚持,不来至于自己的认知或是爸妈的认知。按我爸妈的意愿,我现在应该是一名老师,在我老家的初中稳定的上个班或者是一名护士,跟邻居大姐姐一样,在家附近的医院里上个班,找个医生或者老师结婚生子。
但是,我没有按他们的认知来决定自己的人生,虽然这十三年我吃了很多亏,上了很多当,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可能就来源于自己的意愿驱动吧
那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谁也不知道明天什么就火了,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失业的人员里有没有自己,我们又该怎么帮自己的孩子在自己人生里程碑的时刻做出正确抉择呢?
现在艳美女她家小孩高一,3年后他就走上万千莘莘学子踏上"高考"的这条路,就如同古代的科举,金榜题名抑或名落孙山。当然现在考不上可以复读,可以上职业技术学校,家里有钱也可以出国留学。
提到高考,你还能想起哪些词?我想其中一定有一个“独木桥”。不论哪个年代的家长和学生们想必对这个次一点都不陌生,打从小学起,老师就把这句“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挂在嘴边。我们小时侯家里穷,根本没余钱每年几十万送孩子出国留学,所以只能在国内备受高考的煎熬。
但正是因为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煎熬,现在的学生家长才不愿意让孩子再受此煎熬。如果能付出同样的努力,却能让孩子再更轻松的环境下接收到最好的教育,哪个家长会舍得孩子受苦?可怜天下父母心。
之前,跟我很多小伙伴聊天,一位创业者问我:我去年赚15万,今年目标是30万,再增长50%。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问他,这个目标,你现在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实现?
他和我说:我准备更努力一点。把之前没跟完的单子跟完,把难啃的硬骨头拿下。打着鸡血冲击目标,一定能完成。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做法,我都觉得有些遗憾。
努力,又是努力。努力当然是对的,但是没有经过思考的努力,很有可能只是徒劳。
他所在的市场,一年的自然增长,是20%。也就是说,明年的销售额,正常情况下应该是15×(1+20%)=18万。
距离30万的目标,还有12万的缺口。
这12万的差距,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吗?
通过改变激励方式,大概能多赚个6万。
那么,还有6万,怎么办呢?
他开始沉默。
努力,是“战术打法”。遇山开山,遇水架桥,这需要强烈的战斗精神。但这种战斗,都是巷战。
经过全局思考的努力,是“战略打法”。摊开地图,这里包抄,那里绕后,这是深思熟虑的战争。
我和他说,这件事情,也许可以这样看:
1,20%的自然增长,是你该拿的。
2,加大激励,更加努力,拿下难啃的单子,是你该做的。也是你计划内的。但还不够。
3,关键,是缺口的6万。那不在你的碗里。也就是说,要去竞争对手的地盘抢。
如何从对手嘴里抢下块肉,可能才是你今年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你要把尽量多的资源,放到第3件事上。
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这件事:也许是自己升级用更好条件去谈项目,也许是再找一个高速发展的副业帮助你实现目标。
但是,如果你根本没意识到第3点,就不会有任何的思考和行为。
我们常常陷入一个点,自己走进一个圈子,一直转一直转,然后还告诉自己,我其实很努力。
花更多的时间从全局的角度思考,思路会完全不一样。你会知道,什么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那选大学这件事其实跟上面实现收入增长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选什么专业,怎么提分,选文或者选理,都是“战术打法”;而经过全局思考的努力,是“战略打法”
基于战略打法,对于选大学应该怎么做呢?
还是之前跟大家说的四位一体模型:四位一体中,“四位”指的是: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一体”指的是资源分配。
千位:城市。
城市决定孩子的未来发展,不同的城市一定程度决定不同的资源,那我们为孩子考虑的思路最好是经济发达、高校众多的城市,如果正好是孩子喜欢的城市那最理想了。
所以父母在这因素中可以帮到孩子的就是在他有空闲的时间,带他去GDP排名靠前的10个城市去看看,告诉他们这些城市的特点,比如北京:可以告诉你家孩子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都是不错的地方。这里都有每个分数档次的好大学。
因为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留在了那个城市,毕竟待了四年。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一个人做投资,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回报。好的城市就业机会多,也会让你眼界开阔,收获更多。而二线或者三线城市可能对你的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百位:学校。
今年的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做时间的朋友》就说1990年,他来到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以前的华中理工大学),他用长达20多年的思考想明白了一件事:什么事时间越久价值越大?学校才是最大的资源,学校给孩子的财富就是人脉资源。
所以作为一个父母或者未来要做父母的人,先弄清大学的分类
第一层次,985院校,像清华、北大、复旦、南开等名校
第二层次,211院校,一本中比较好的大学,像湖南师法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不属于985
第三层次,一本院校,非985,非211,像上海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湘潭大学等。
第四层次,二般本科,像云南财经大学,厦门理工大学等。
第五层次,三本,一般以学院命名较多,如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等
第六层次,一般是一本或二本大学里的大专专业
还有就是民办大专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去给他讲学校的历史文化渊源,让他自己去了解学校的价值。因为学校里的资源会在很远的将来显现出来。就像索尔维会议的合影,熟悉物理学的人都知道,这里面都是大咖,所以学校在高考志愿里是在百位上的。
百位:专业
如果你的理想就是一定要进某某大学,那就选这个大学,然后选择你想去的专业
分数高的,当然要选好大学、好专业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分数不一定很OK,专业是一辈子的事,在找工作时就会体现出来。社会工作上更看重能力。你最好实现的是你的职业跟你过去所学有点儿关系。
那所以反推自己的选择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他到底想学的是什么专业,在根据他的专业去推什么城市的什么学校在你们当地招生啊,比如说河北省文科招的是哪些?你得把过去这几年怎么招的全列出来,作为策略选择,根据专业招聘条件再选择了分科,根据自己选的城市学校的专业,决定了自己读文还是读理。
个位:执行
执行就是:制定一份计划,根据孩子到底要去哪个大学的哪个专业,你需要带他去这个大学的,这个专业,或者这个系门口走一圈,让他对这个大学充满了这种希望和憧憬,我们可以做两三个选择,然后让他知道自己每一天努力学习的动力是什么?让他对大学的选择就更加立体。
对一个孩子来讲,如何实现稳赢?是完成城市,学校,专业的选择,反推他高中如何选择文理?如何提分?如何知道学习计划?因为他的这一选择是他未来会在这积累了四年资源,如果再读个研究生的,他所有人脉都在这个城市了。
作为家长,就是要帮他做好战略布局,从全局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当高考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