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9日
文/白永祥
白蒸馍———顾名思义就是用小麦研磨成面粉,面粉通过在加水,加发酵粉或者碱面之后,再通过发酵,然后在铁锅蒸煮四十分钟左右就成为了白蒸馍,也就是我们今天吃的白馍。
我爱白蒸馍刚出笼时那润园的姿态,我爱白蒸馍掰开时散发出那淡淡的麦香,我爱吃白蒸馍时,上下牙齿之间那富有弹性的感觉,我更爱白蒸馍夹上两片条子肉,抹上一层油泼辣子,再咬上一口,那满嘴的醇香!
记得在1982年之前,那时我国正处于物质匮乏生活窘迫的年代!在我们铜川地区,可以说家喻户晓大多数社员都是一样,唯有到过年时才能吃上几顿白馍。那时候的我们都在盼过年,因为过年能吃上白馍,不过作为我自己这也是儿时的一种奢望。家里平时日子过得再拮据,无论如何,一年到头也要攒下点白面,蒸几笼白馍。关于这个我记忆非常清楚。改革开放前期,本身粮食就少,当然蒸白蒸馍的小麦也就更少了!爸爸妈妈总是把蒸年馍的时间当初尽量往后推,放在腊月二十九或大年三十,怕的是早蒸好早吃完了!每到蒸年馍那一天,妈妈早早起来开始忙乎,和面、发面、揉面等等,那时候的我也早早起来跑前跟后的跟着瞎忙乎。妈妈说第一锅馍是过年走亲访友用的。
铜川地区的人们,每年春节期间蒸年馍还有这样一个讲究,第一锅馍出锅后先要提示仙人,说老婆、老爷快吃年馍了……要是不这样提示,那你下来蒸再多的馍都是不会好的!不是出锅拿不到手,就是馍地下气长不起。所以每年春节期间蒸第一锅年馍必须先让仙人吃……
现在情况好了,每年春节期间还要蒸几十个萝卜包子,肉包子等等,完了到最后在蒸些白蒸馍过年吃。记得小时候,妈妈说如果年景好,麦子收得多,蒸的白蒸馍能吃到正月十五。但多数情况下,那时候我们家的白蒸馍过完正月初五就吃完了。要想再吃到白蒸馍,只能是耐心等待来年春节。让我记忆犹新倍感兴奋的是,每到蒸年馍时,妈妈都会给我们姊妹几个一人一块面团,让我们自己做一条鱼馍,以求来年有余。我每次都会从案板上的大面团上再拽上一块面,总想着把属于我的那条鱼馍做的又长又胖,为的是能多吃上一口白馍!这哈不为出气,到了年跟前蒸完白蒸馍后蒸的花馍,包括鱼馍必须挂在墙上,等到二月二来临还要咬蝎子……
随着笼里白蒸馍的不断减少,我们家年味也越来越淡。待到家里最后一个白蒸馍的消失了,我们家的新年就算过完了。
改革开放几十年了,最近这些年,每当我看见或者吃白蒸馍时,我总会想起2009年去逝的父亲。他老人家真是有饭量时没馍吃,有馍吃了没饭量。父亲几乎每次都背靠着大门板蹲在那里吃白蒸馍。而我长大后才体会到父亲前半世一直处在半饱状态,他怕饿着我们,也不敢吃饱!70年代初期,记得耀州修建沮水河期间,父亲每天放工回家就带着几个白蒸馍,那时候的我晚自习回家后,看见父亲带回的白蒸馍,说实话吃起来香的要命了不骗你!
回想当初,父亲的一生很艰苦,那时家里也很穷!等待条件好了有粮食了,能吃上白蒸馍了,父母却年龄大了,并且肠胃也不好了!然而一生都没有吃饱过白蒸馍的父母亲我们怎能忘记呢?在当今,天天都能尽饱的吃上白蒸馍。近几年我几乎尝遍了铜川多家的白蒸馍,却再也体味不到当年吃白蒸馍时的那种淡淡的麦香……
我们还能吃到儿时那纯正的白蒸馍吗?
作者:永祥(笔名)一个用文字承载感情的我真实与感性赋予了文章的生命,同时也浇注了自己的一份孤独!作品散见于各大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