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喜欢朴赞郁,并未看过他的作品,只是单纯喜欢他的名字“赞郁”,赞美忧郁,很酷很文艺。
后来看到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他使用iPhone4手机拍摄了一部短片《波澜万丈》,这部在黑白和彩色间转换30多分钟的短片,我至今没看懂他所要表达的主题,但是仍被短片里诡异、先锋及浓浓的死亡气息所吸引,善用意象表达的影片,一般都很难懂,比如短片里出现的那顶帽子,到底要表达什么?(有好见解,欢迎留言告知,感谢~)
说回主题,朴赞郁和他的跳跃式叙事。
也是在最近看韩国电影的时候,才发现跳跃性叙事的魅力。韩国许多出名大导都是非电影专业出身,如奉俊浩、金基德和朴赞郁等。虽然没受过专业电影教育,但他们都出人意料的电影视听技巧非常扎实,反映在作品上,就是他们在处理影片细节方面极为出色,比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场、剪辑。
以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我要复仇》和《老男孩》为例,大量使用跳切(一种无技巧的剪辑手法。它打破常规状态镜头切换时所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要求,以较大幅度的跳跃式镜头组接,突出某些必要内容,省略时空过程。最早在影片中大量使用跳切手法的是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在他的电影《筋疲力尽》)。
而朴赞郁的作品,大都主题沉重压抑,因而使用跳切的效果更加显而易见,除了精简叙事外,跳切带来的情节上的跳跃感,也给影片营造了独特的意料之外的幽默效果,舒缓观众的压抑情绪。
在《我要复仇》中,女主上一个镜头里还在看书,门铃响,紧接着下一个镜头里就被绑架了。
导演有意识的省略了开门和绑架的过程,看似简单粗暴,却很好的营造了悬念,吸引观众注意力,也减少编剧的工作量(减少了不必要的台词和动作),更加专注于主线情节。
另,本处情节中,朴赞郁导演一个小的情节处理,很好的帮助演员分担表演压力,达到最佳表演效果。
女主被绑架后,即将被男主用电击进行折磨逼供。这时,如果常规导演的常规做法,大多是让女主角做出被电击后各种痛苦的动作,和面目狰狞的表情。朴赞郁在此处,很巧妙的运用了棉被道具,用棉被将女主盖住了,观众看不到女主被电击的具体表情,但通过通电后剧烈挣扎的棉被,你能感受到女主在黑暗里的绝望和剧痛。这种观众脑补出的痛苦感受,比任何表演本身更加有说服力。演员本身也获得解放,不用去苦思冥想各种浮夸的动作和表情。
另一处,跳跃式叙事的代表,虽然不是直接使用跳切,但也达到和跳切一样的效果,可以理解为叙事上的“跳切”。
前一个镜头,两个主角还在为如何绑架老板的女儿而犯难,而紧接着下一个镜头里,他们已经和老板的女儿玩成一片了。省略了绑架(诱拐)过程,节省了电影篇幅,也带来了独特的幽默效果。剧情虽然跳跃的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说《我要复仇》里,朴赞郁的跳跃性叙事,只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尝试的话,而到了《老男孩》,朴赞郁导演就将跳跃性叙事运用的肆无忌惮。
1、影片开场,男主角吴大秀一脸狰狞的在天台拉着另一个男人,埋下悬念,观众伴随着和主角一样困惑的台词“你到底是谁”,紧接着镜头切换,剧情跳跃到过去时间的吴大秀。
2、吴大秀从监狱出来后,碰到的第一名女性,性压抑太久的他努力克制自己。接下来省略吴大秀对这名女性具体的”骚扰“行为,直接跳跃到吴大秀走出电梯,背景是:女性在小区保安面前投诉吴大秀——克制观众的猎奇心理,幽默轻松。
3、蒙太奇段落,制造跳跃性剧情。吴大秀凭借记忆里在监狱吃的煎饺的味道,进而挨家挨户找青龙餐馆这条线索,导演通过叠化一盘又一盘的煎饺,代替漫长的寻找过程,精简叙事,压缩剧情。再通过最后一个筷子夹煎饺的特写镜头,直接切换到追踪送餐员到电梯的镜头,省去冗长的交待。
接着一组跳跃性叙事镜头:送餐员电梯里看着监狱看守员+插入镜头(书本、眼睛、锤子的特写)+吴大秀拿锤子盯着监狱看守员。再接着没有按观众心理期待的暴力场面发展,直接跳跃到吴大秀控制了场面,望着监狱监视器。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铺垫,简单粗暴的进入叙事主线,又合情合理的将戏剧张力放大到最大,驱使着观众目不转睛的看下去。
4、吴大秀回到曾经的中学校园寻找真相的那一段跨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从理发店老板娘的腿部性暗示特写开始,到最后发现姐弟偷情的一系列镜头,模糊了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界限。利用人物的视线方向制造主观镜头,而这个主观镜头又是过去年轻时候那个”我“的客观叙事镜头,这样反复切换,打破时空,在两个时空交叉蒙太奇叙事。
综上,还有许多跳跃性叙事,就不一一列举了,观看原片,会发现更多影视的小技巧,而这些似乎很简单的小技巧又极大地提升了影片叙事质量,为影片注入个性化的作者风格。
至此,被韩国电影导演扎实的影视技巧所折服,奉俊浩的《杀人回忆》、罗泓轸的《追击者》里,都能看到诸如跳切这样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