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读后感
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写的《深度工作》是我最喜欢也是一口气读完的一本外国作家写的书籍,这真是一件让人心情无比愉悦的事情,相较于之前看《赋能》的那种艰涩和拗口,可见文字表达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当然,我更喜欢卡尔-纽波特创立的“深度工作”这个概念,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作者用十年时间培养了自己专注于难题的能力,从他下班回家至第二天早晨新工作日开始的这段时间,他几乎不碰电脑。这样的状态深深吸引了我。做为一名刚刚创业又要操持孩子和家务的我来说,真是如获至宝。拥有这样的能力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和有成就感的事情呀,于是我把深度工作写在了自己的五年规划中,让自己通过深度工作和深度学习达到优质生活。
我的身边已经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朋友,他们在深度工作和深度学习的上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女神一号patty她四十八岁开始学肚皮舞,用时三年,现在已经在公司免费开班,比如女神二号zoey她从2013年开始创业做餐厅,目前她的餐厅已经做到大众点评第一,这些年来她只做一件事,一家小而美的餐厅。还有今年加入的精进群,群友们在自己的领域都在做着深度工作,我最好奇的人是大大,他是如何在工作和学习、家庭之间游刃有余的?其实这些年时我一直是时间管理的受益者,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安排得尚可,当然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虽然自己说每天写字三百字,但很多时候经常做不到,但是大大在简书写作上却是有一个质的飞跃,一开始偶尔的一两篇,到近期几乎一天一篇的高产,真是特别羡慕。这就是深度学习的效果,而这也是自己所欠缺的地方,有太多的东西不舍得放,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所以得思考好自己想专注于哪方面发展。第二个让我敬佩的人是小包子,自创公众号,从o粉丝到粉丝上千,再到开始盈利,这种运营能力真是让人敬佩。
既然身边的朋友已经在深度工作和深度学习的路上了,自己也好好准备一下上路吧!书中讲了深度工作要遵循四个准则,第一是工作要深入,第二是拥抱无聊,第三是远离社交媒体,第四是摒弃浮浅。这四个准则看起来很简单,却真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深深破坏着我们的深度工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己第二和第三准则需要改进。已经习惯每天给自己安排满满的行程,一空下来,内心就会感到慌乱,有时还会因为什么也没有做而深深的自责。其实关于无聊这个概念,很多年之前自己在听白岩松的道德经演讲中他就提出来,现在的人多知少智,古人多智少知,他建议我们大家要有仰望星空的时间,要拥抱无聊。深觉非常有道理,但这些年来,还是没有放下忙碌的脚步,有时候还乐此不疲。
关于社交媒体,大家用得最多的就是手机微信,让我最崩溃的是有一次和一位朋友去复旦大学听课,这个朋友约了她的一个朋友,她和我们开车从杭州过去,她的朋友高铁从杭州过去,最后大家在烘焙工坊见面。结果见面后各自玩着手机,我当时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一直想不明白她们为何要约在上海见一面。
手机对自己的影响还是发生在晚上多一些,白天工作我很少会去刷微信,因为倡导工作效率,所以工作期间我基本做到了远离社交媒体,但是回到家后,有时候就会发一些生活感受,有时候在陪brandpeng学习时,也会偶尔处理手机信息。所以接下来我会改进自己这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允许有无聊的时光,偶尔的发发呆并不是什么大罪过,静静等待并忍受无聊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新奇体验,从集中注意力训练的角度出发,这具有不可思议的重要价值。第二我要合理使用微信的时间,攀登的做法是当他读书的时候,陪伴家人的时候是远离手机。而就在刚才,一分钟之前,我就被一条微信信息吸引过去了,然后不自觉地回复了对方。而我正在反省着自己不能深度工作的原因,可见要改掉一个坏习惯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改掉。我的做法如下:
和家人出去吃饭的时候,把手机放得远远的,甚至放在家里。
每周至少一次出行前把手机放在家里。
定期不带手机离开房间。
每次蕃茄阅读的时候远离手机,今天必须去买个蕃茄钟来(印象中大大家有四五个)
陪brandpeng做作业的时候远离手机。
好吧,先列上这些!
另外要表扬自己的是,在看了《深度工作》后,节后我就把作者的这个理念:不把工作带回家始终牢记在心里,所以五一节后三天的工作,自己做到了深度工作,效率较高,但因为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估计要达到作者这么高的水准,自己还需要很长很长一段路,但是没事,我已经把深度作纳入我的五年规划了。
就在我结尾的时候,发现作者卡尔-纽波特不仅是学霸(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还是一位大帅哥。哇哦,这年头,真是要逆天了!原来有才的人都长得这么好看,为了让自己好看点,必须有才起来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