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角是个唯物主义者,在上学时懵懂的年纪就隐约感到哲学能让人通天接地,这一观点仿佛落叶生根,一长便是10多年。当然,脑中把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指导作为信念,本身就说明了某种大格局的观点。心理学证明,信念是人所散发的极度信任和执着的坚持。既然是选择已入脑入心,那么,工作生活中便处处印刻着思维的导向。天角每天的生活工作很规律,沉浸于其中,内心总是把追求优势放在首位,知情意行是它的卫星,如果出现浮云,即刻将它击散。天角是个实在人,不喜欢干双脚离地的事情,哪怕是一只脚抬起半厘米,就会天旋地转。前天开会,好不客气地对几项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与看法,现在的他,身上剥离了几分儒家气,弥补了几分墨家气,在无声当中性格在隐隐的塑造。他有时在想,剥离的难道就是吐故,弥补就是纳新吗?不会是剥离的是真实的自我,弥补的是穿上了皇帝的新衣吗?选择是痛苦的,选择是人生;人生是选择的过程,人生是充实的。这个悖论永远无解。但是,只有坚持选择下去,人生才能继续。生命的道理孕育其中。
这段时间,天角把工作过程里的写作当成从宏观和微观分析环境的载体,在写作中想抽丝剥茧寻找世界的终极真理。比如,我们总结出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所蕴含的是某一事物的本质,那么,概念就不是有形的实体,而是无形的共性,哪叫天角是个实在人,就从他看任何东西,在他的脑海中都是有形的、可触摸的。观点决定行为。发散的到各个判断的角落,认为包括人在内都是实的,没有虚的;从另个角度解读,也导致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半步。思维触角延伸不够,视野也就超不过五丈。在中庸的旅途中,天角的内心很少涌起大的波澜,潮涨潮落也显得温柔有余。不过也好,现代人不都想在愉快的空气中自由呼吸吗。
天角有着活着当下年轻人的普遍脾气:风风光光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