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地那山那水
在故宫绵延的红墙边游浪,在王府井繁华的街区穿梭,终于,我来到了这里——帝都北京。我喜欢这里夜晚的流光溢彩,喜欢这里街上的车水马龙,喜欢这里耸立的高楼大厦,但是,我也忘不了家乡那苍的山,那清的溪,那深的情。
我的家乡,在一个离帝都遥远的山区小城,嘉陵江流经这里,这里高山壁立,峡谷幽深,这里江水碧绿,通明澄澈,故取山之苍,溪之清,名为苍溪。在我明了此名之义后,不经感叹,世间竟还有如此别致的名字。我的家乡,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多山的地方,有“秦陇锁钥”、“蜀北屏藩”的别称,但这里的山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这里的山不像云贵地区那么陡峭,也不像黄土高原的那样破碎,亦不像广西的那般挺拔,这里的山挺而不拔,高而不峻。正是这么山温柔如斯,给了我一些“野性”,还在孩提时的我就可以经常爬上山顶,极目远眺,看向更远的地方,憧憬着山外面的世界,或许,就是从那时起,一粒种子就在我小小的心里落地、生根、发芽:我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使我不断追求更加高远的目标。
同样温柔的,还有家乡的水,家乡的山的温柔,也使家乡的水变得温柔,山多,溪流就多,水也多,山并不那么陡峭,水也就缓缓的流着,经过山的净化,水变得格外的明净、甘甜,相互交融,汇入江河。还8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的娱乐总是和一群小伙伴相邀去某个小山谷的小溪去捉泥鳅、逮螃蟹,直到天黑,外婆在山梁上呼喊着我的乳名,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回家路上,口渴了,就径自到山溪旁,摘下一片树叶,做成斗状的容器,舀起溪水来喝。是家乡的那水,让我明了,性如水之清明,习如水之淳甜,行如水之平雅。
这里有苍翠的山,这里有清澈的溪,在那苍山清溪之间的人也是如那山之厚重,那水之清明,所以,苍溪,除了她的正名,还素有“川北淳邑”之雅称,这里经济没有东部地区的发达,生活节奏比较慢,同一片区域的人也大多相互认识,往往都是出门即见,鸡犬相闻。许多时候,都是西家出门让东家帮忙照看,东家忙不过来西家主动帮忙,人与人之间生活的很和谐,从小生活在这种氛围中的我,耳濡目染,切身体会,这种民风早已深入骨髓,让我也得以拥有一颗赤诚的心。
苍山溪水,环境封闭,不代表蛮荒。苍溪 ,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里是东汉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人称“道教之乡”,也是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悟道、传道、试法炼丹及升真之圣地,受道教文化中的清静无为、逍遥自在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人选择一种崇尚的生活,人们生活的随心随性,不去在乎太多的纷争,修身养性,正心养气,追求惬意的生活,在这样的民俗文化的熏陶下,我也形成了向往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正直的品格的价值取向。
这里,因为多山和封闭,成为了革命时期的红色根据地,苍溪,也是一片闪耀着红色的革命老区,是当年三大红军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是脍炙人口的强渡嘉陵江战役打响的地方。老区人民从革命年代就形成了那种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到现在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血液里传承着,革命年代,他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勒紧裤腰带,挥洒汗水。这种热爱祖国,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基因也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传承着。
家乡,在离开她以前,我未曾意识到她如此可爱。也许是距离才能产生没,离开她以后,我才慢慢发现了她的美,发现了我的根在她那里,是啊,那苍翠的山、清澈的溪,那质朴的人儿,那醇厚的民俗,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都是我的根。作为家乡孕育出来的孩子,我感激她,赐予了我敢拼敢闯的野性,明镜如水的心性,以及那一份难能可贵的赤诚。当然,从小在大山深处长大,也难免有一些混沌和局限。但是,我并不怨她,因为,她给我的,远比她没有给我的要重要得多得多。
“自笑远游心未已,年来频梦到苍溪”,陆游曾经游历过苍溪之后留下这样的感慨,我想,这句诗也完全可以代表我对家乡的眷恋,我喜欢这大都市夜晚的流光溢彩,喜欢都市街上的车水马龙,喜欢这里耸立的高楼大厦,我会带上家乡赐予的一切,去远游,但是,我亲爱的家乡,当繁华寂静,夜阑人静,我会在梦里与你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