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佳雷在我们眼中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儿子,这点毋庸置疑。
但有一次看见他和父亲视频,发现他全程基本和父亲没有交流,只有孩子在和爷爷聊天,我感觉很奇怪。
事后问他原因,他说:“习惯了,亲近不起来,小时候父亲就很严厉,不敢和他说话,长大了,感觉也没什么可说的。”
父亲的爱总是在严厉中绽放,然而严厉的父亲一定没有想到的是,人到老年,该享受天伦之乐时,感受到的却是孩子对他的疏远。
严厉的父母,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01严厉的父母,会失去与孩子的亲密感
父母严厉,会带给孩子一生的影响,有的人会是父母的翻版,有的人也许终身都摆脱不了怕父母的心理阴影。
台湾明星陈乔恩,脾气火爆,为此引来不少负面新闻。她这样是有原因的,她的母亲脾气就十分火爆,对她要求极其严格。
陈乔恩在综艺节目中坦言:“小时候很害怕严厉的妈妈,她常常会打我。”
说着说着,会惊慌失措地回头,看看妈妈是不是在身后。
她也曾叙述过自己小时候的心理状态:
“妈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乖乖上学,还有考试要考得好。我如果考试考不好,真的,我宁愿去鬼屋,我也不想回家。就是我觉得好可怕,就会很害怕妈妈。”
她对妈妈的恐惧,已经延续了40多年,深深地植入了她的灵魂。结果就是,与妈妈相处,她做不到亲密无间。
在节目中,两人各坐在沙发的一角,基本没有交流,很是尴尬。即使拍亲密的照片,都要相隔一手掌的距离。其实,她的妈妈还是很爱她的,能随口说出陈乔恩爱吃的各种饭菜。
但这些都换不来女儿一个贴心的拥抱。
因为童年留下的心理阴影,她与妈妈就是亲近不起来,这其实是挺令人伤感的。
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不敢也不习惯与父母亲密相处。
02严厉的父母,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孩子对父母的疏远,往往是当父母的自己种下的因果。
也许父母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也许是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许他们也有自己迫不得已的原因,但这些都很难改变孩子对待他们的态度。
著名作家莫言,便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而且父亲的严厉,在自己家周围是出了名的。
他在《严厉的父亲》中记叙到:“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撒野忘形,每当此时,只要有人在我身后低沉地说一声:你爹来了!我就会打一个寒战,脖子紧缩,目光盯着自己的脚尖,半天才能回过神来。”
“我的女儿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见了爷爷,还要钻到怀里撒娇。她能想像出当年的爷爷咳嗽一声,就能让爸爸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吗?”
莫言的父亲,既不打他,也不骂他,他却害怕他的父亲到如此地步,小时候和父亲的关系肯定是不融洽的。
莫言后来了解到,父亲之所以对他如此严厉,是因为当时的时代,怕他出去闯祸。
不过,即使知道是这样,他也很难做到像他女儿那样,毫无顾忌地和父亲那么亲近。
父母的严厉也许有自己的原因,但如果孩子已经没有了安全感,剩下的只是恐惧,孩子即使了解原因,彼此间相处的模式也是轻易改变不了的。
03严厉的父母,会剥夺孩子的幸福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可能是终身的,甚至会影响到第三代。父母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有很大可能以这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心理学上讲,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的影响,已经对教育的方式有了和他们一样的认知。
孩子的认知结构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家庭教育给了他怎样的认知结构,他就有怎样的认知结构。
所以,有严厉父母的家庭,孩子也一样会很严厉,同时还会自卑,怯懦,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甚至可能会导致三代之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都做不到亲密无间。
除非有人打破这种认知结构,主动突破自己的心理限制,首先做出改变。
像陈乔恩,为了改变和母亲的关系,主动带母亲参加多个综艺节目。她的母亲了解情况后也主动道歉。
而莫言的父亲通过莫言的母亲向他们表达了后悔之意,希望能得到他们原谅。这两个家庭都向幸福的生活迈进了一步。
我的一个朋友晓薇,在自我成长蜕变后,也勇敢地迈出改善和母亲关系的第一步,最终实现拥有温暖家庭的愿望。
晓薇的母亲从小就对她要求很高,而且态度强势,即使她现在长大了,也依然如此,这让她很少能感受到母亲对她的关爱。
她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她的母亲不能体谅她工作的辛苦,反而总是责备她不管孩子,让她很沮丧,经常陷入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
后来她开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意识到必须解决她和母亲之间的矛盾。
母亲冲她发火,她先哄母亲开心,然后述说自己的辛苦不易,争取得到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逐渐地,她和母亲之间有了彼此的相互体谅,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严厉的父母,多半不会让孩子感受到幸福,除非有人肯率先打破这种关系的僵局。
04宽严有度,才是最好的方式
古语云:过犹不及。西方也有名言:真理再往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
凡事都要有一个尺度,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作为父母,对孩子要宽严有度,严中有爱;作为孩子,无法选择父母,只能改变自己,通过自我学习,真正成长,给父母充满爱的晚年。
如果陈乔恩的母亲没有采用棍棒教育,也许她和女儿之间会像一般母女一样亲密;
如果莫言的父亲不是随时都表现威严,也许他不会让孩子那么害怕,那么没有安全感。
如果晓薇的母亲对她多一些关爱和理解,也许晓薇就不会到成年后要通过努力才找到家庭的幸福。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拉近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呢?有如下建议:
首先,要尝试沟通。只有彼此了解对方的真正想法,才有理解和原谅。
沟通是改善关系的基础。
不要害怕,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也许前几次是不成功的,但你想要温暖的心,当父母的或者是当孩子的都会看得到。
做到有效的沟通,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其次,要表达爱。只有让彼此都体会到对方的爱,沟通才能持久。
表达爱是改善关系的支柱。
不仅是要有行动上的表达:比如一个温情的拥抱,一次亲密的牵手,送一个贴心的礼物等等。还要有语言上的表达:比如对孩子说“我一直认为你是最棒的”,对父母说“你们在我眼里是最好的爸爸妈妈”。
最后,学习成长。只有学习成长,才会让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
它是改善关系的源头活水。
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通过学习一点教育学,心理学,会更好地帮助关系的改善。
父母的宽严有度,刚柔并济,才是对待子女的最好方式;子女的主动成长与改变,才会实现与父母的亲密无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有爱,就会有行动,就会有家庭成员之间和谐而温暖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