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写于2009年6月——
王强写的《圈子圈套》开辟了职场小说的先河,虽然他的名字俗了些,倒也因为不错的文笔和儒雅的外表颇得人气。再说他也作为成功人士退隐江湖,在异国继续他不寂寞的人生。
所以他的新作《创始人》一出炉,立刻就买了,结果还和同事买重复了。看来英雄所见总是略同。窃笑。
曹原和许克,一个百折不回的草莽英雄,一个深谋远虑的实力海归,无论从观念和处事上都那么大相径庭却又互补得天衣无缝的两个男人,携手成就了一个互联网的神话。当他们把苦心经营的九帮网当成自己的儿子想要继续做大做强,却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在资本面前,资本家都是渺小的。一切都不由自己掌控。成功或不成功,永远都无法定论。峰回路转,你可能豪情万丈,也可能满目苍凉。
有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摘录如下:
杯子游戏讲的是一个有名的原理,它的意思是说就像抓牌一样,当你面对众多选择而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或最佳的,你一抓就中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只要有机会换牌就要果断地换,同时祈祷别人总是翻不到那张王牌,这样你就有不断换牌的机会,坚持越久就离最终的胜利越近,但坚持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转换的过程,而不能死守第一次的选择。创业也是一样!有很多方向摆在我们面前,但肯定大多数是行不通的,都将走向失败,只有少数甚至就一个方向是正确的能让我们走向成功。你说,我们一上来碰巧找到这个方向的可能性有多大?几乎为零!因为方向太多!所以,只要有机会有可能,就应该转换方向,不要怕换牌换杯子,只要避开已经亲身尝试过的和已经被别人证明不可行的,每转换一次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一步。
杯子里有没有钱,那张牌是不是王牌都只决定于那一挑,但创业不一样,创业不是挑一个所谓成功的方向就大功告成,而是要不断走下去才行。创业不是在一堆空杯子里挑一个金杯子,而是要把一个空杯子做成金杯子。关键不是模式,不是想出个革命性的新点子新创意就行,而是每天的运营。
望远镜效应:团队中每个人手中其实永远都握着一只无形的望远镜,当需要检视自己的贡献与付出时便用望远镜放大来看,而当检视他人的贡献与付出时,便一律把望远镜反过来拿,自然成倍地缩小了。教育没有用,沟通也未必解决问题,靠感情?无数事实证明,最脆弱最靠不住的就是感情!那靠什么?靠规矩!团队要有规矩,而规矩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诛恶不诛心。创业动机不可能一致也没必要一致,同床异梦不足虑,各怀鬼胎很正常!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条件,根据创业各阶段的需要,明确规定每个人的人物和目标,大家认可,本人接受,然后就去做,至于他怎么做的,付出多少代价,过程如何,旁人都不要细究。
一旦开始打工这人就毁了,习惯了别人给你发工资,替你承担风险,替你决定方向,你就很难再开始创业,谁会有福不享自找苦吃,野猪一旦变成家猪就再也不想变回野猪了。从古到今,最大的创业就是造反,就是革命,就是打天下,刘邦、刘秀、朱元璋,就是典型的创业者,你见过有兼职打天下的吗?像咱们这样创业,全身心投入都不一定能成功,三心二意、半心半意的,还不如老老实实当家猪。创业团队里少不了机会主义者,但核心的创始人必须是理想主义者。失败者里面有全身心投入仍失败的,但成功者里面却没有兼职创业而成功的。
谁都知道生命力胜过一切,可是生命力不在于春天里你能长多快,而在于冬天里你能熬多久。
机遇这东西,既珍贵又不珍贵,珍贵在于其稍纵即逝,不珍贵在于其层出不穷。
皮肤管理理论:企业及其管理机制都应该是有机体,如果把企业比做人,其管理机制就应该是他的皮肤,并像皮肤一样随着企业的生长而生长,处于种子期和成长期的公司,其管理体系正像婴幼儿的皮肤那样稚嫩、紧绷而有弹性,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其管理体系也像皮肤一样新陈代谢,并在企业进入守成期甚至衰退期的时候彻底老化、松垂、失去弹性。管理机制既不该像蛇皮那样束缚蛇的生长并最终沦为蛇蜕被抛弃,也不能松松垮垮地仿佛一件超大号的外衣。当一个企业的漏洞百出、捉襟见肘时,恭喜了,说明你正在成长;相反,那些已经成为管理典范、处处卓越的企业八成已经行将就木了。所以,别再迷信什么先进的、卓越的管理了,专注于发展你的业务,永远让你的管理水平落后于你的业务需求——一小步,用业务的不断发展迫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而不是反过来。如果你寄希望于靠什么先进的管理体系来提升企业的业绩水平,请先想一想,假如给你移植一身老年人的皮肤,你愿意吗?
你们必须用超常规的手段实现超常规的发展,这是资本的意志。除非你们离资本远远的,但既然沾了边,就要按游戏规则玩下去!主人翁心态要少一点,打工仔心态要多一点,这才叫专业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