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担心,今天的世界,是不是太“智能”了。
世界高速的运转,“智能化”风尘仆仆的赶来并成功渗入现代的生活,五面前的生活与今天的生活相比早已是截然不同。五年前与相隔万里的好友见个面还需要数张火车票,五年前叫一辆出租车还须伸出手臂在街旁不停挥舞,五年前购买车票还必须到窗口排队,五年前现金业务还必须到银行窗口报道……而五年后一切都与众不同了。
智能化的快速入侵,除了取得了不小成就外,随之而来的便是不胜枚举的负面信息。
人们陆续步入了“低头”大军,银行卡里的钱不翼而飞,个人信息无缘由的泄露,就连扫个二维码资金也有异动,当然还有数不胜数的奇怪高招等着我们入坑。
而这其中闹得满城风雨的当属“低头族”了,自从人们步入“低头”一行,眼睛度数便刻不容缓的攀升,强劲的颈椎也变得脆弱不堪,同学会,家庭聚餐本是为了将许久不见的故人凑集在一起话家常,叙家事,可现在却成了一个拍照发朋友圈的契机。
不仅如此,年夜饭、山水游、甚至情侣约会这样的小事都得拍几张照片秀一秀,这时总免不了有人一边翻看图片一边道几句“这有什么可晒的呀”这样的酸话,但下一次人们还是会不遗余力的点开,一如既往的酸着。
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人们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把视线转向了那个狭窄的屏幕。但究其根本,并不是屏幕的那头有个新大陆,而是屏幕这头的人,有一颗不想交流的心。
手机的出现刚好满足了人们想逃避的心理,它不停地被媒体抨击不过是舆论的发泄点。即便没有手机,也会有“火机”、“BB机”,新事物被大众接受是需要过程的,而这过程中摩擦又是避免不了的,这就像新婚夫妇,他们总是避免不了吵架,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爱彼此,不适合对方。
李嘉诚的《手机将在五年后消失》中提到iPhone 8s将是最后一代iPhone,到那时苹果手机业务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苹果不会再造手机了。因为我们马上就要进入 “智能一切”的时代。
在智能一切的时代里,你的手表、你的项链、你的戒指、你的眼镜、你的汽车、你的桌子、你的房子……你的所有终端设备都是智能化的。当通讯、收发信息、各类应用和功能成为所有智能装备的标配,请问,你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装在裤兜里的手机?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都谎了神“一个手机我还没使“利索”,这一会桌子一会项链的,我肯定搞不懂,况且我觉得以前的生活挺好的,读读书,看看报,喝喝茶,有机又健康。”
其实我们根本不必为没来的未来担忧,因为物极必反,因为很多事情都是一个循环。
在这个世界有一个通用定律那就是,新的就是好的,旧的就是坏的,而特别旧的又是好的。
虽然今天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被“智能化”充斥,但仍有许多人坚持着以往简单的方式,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并非是认为“智能”的方式不便捷,而是想在一个“智能”的时代里保持一颗“不智能”的心,“智能”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却不免少了些许真情意切。在爱人用心烹饪的佳肴面前,一顿由机器人制作的晚餐便显得相形见绌了。
生活变的越来越智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那些在新的方式不断入侵的状况下,依旧能被延续下去的传统才是民族传统的精华之处,它们才是最有价值的存在。
很多人认为“智能”的生活会把老一辈们拒之门外,他们跟不上时代的速度,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就是杞人忧天。自从微信流行起来后,父母与我便多了一项沟通内容,他们乐此不疲的向我询问各种问题,争先恐后发照片转说说,看看朋友圈中不计其数的转发就知道他们玩的多么开心,不仅如此母亲为了让照片中的她看起来更美些,还拜托我给她磨磨皮。其实无论生活“智能”与否,开心才是最终的目的。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步入不惑之年,生活就该是退居于后堂之中,仰卧于床榻之上,身着素布麻衣,左手锅碗瓢盆,右手襁褓啼婴,但此生有幸为人,除了要历经苦难外,还要学会幸福,人不能一生都为别人而活,应该活给自己看,让自己幸福。
其实我们根本无需忧虑未来的生活“智能”与否,因为在“智能”认知下产生的永远是没有生命力的物品,但我们是立足于这个社会活生生的人,面对“智能”时,我们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放弃,而选择的信条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过得是否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