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800挑战第四天
行动协同原则
行动协同这个理论,是在李叫兽的微信公众号里面看到的。
李叫兽已经停更了三年时间了,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很多人,都把他的公众号放到了置顶。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写文章,基本每一篇都是十万+,并且每一篇里面的干货还这么多。我喜欢看他的文章,但是如果说要掌握他一篇文章的知识内容,恐怕没有一星期时间去消化研究,也是无法吸收完全的。
好的策略往往具有“专一化”的特征,往往意味着各种行动之间的“协同”。
按照李叫兽的理论,要达到专一化的目标,那么,就不得不做出取舍,选择接受一些目标,并放弃其他目标。
在过往,我总是很喜欢学习很多东西。对于我来说,学习是一个很充实的过程,可以让我感觉自己在不断的成长。所以我会接触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也去做了很多的尝试。
初中高中,热爱篮球,总是花上很多时间去训练,去打野球。同时,也很喜欢音乐,也去买了吉他,交了不少的学费。那时候想着靠点才华去泡妞,自然也特别喜欢研究优美的诗句,想办法让自己变得诗情画意。
在后来,上了大学,参加了声乐团,加入了学生会,进入了吉他社,玩起了涂鸦,专心备考四六级。我总是有着很多的兴趣爱好,总是想着去学很多很多的东西。
直到现在,发现其实这些兴趣爱好,我都没能玩得太过于出色。
我想,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缺乏了专一化的特征。这些活动,并不能让彼此相互的加强,而是相互削弱的关系。
当我想着要花一周的时间,去把一首歌练好的时候,一旦学生会布置工作,我就不得不放下吉他去执行其他的事情。而在执行的时候,任务就占据了我的心智,我不得不把练歌的专注力挪到另一边。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精力变得分散,那么就不能顾及全局。
现在,我的个人情况是:设计工作作为我的重心,因为这个是我的基本收入的保障。这个收入是不能断的,而且,我得让我的工作效率越来越快,当单位时间内,我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我的收入就可以提升,或者,我的工作时间可以下降,我可以把时间放在做其他协同的事情上。
所以,在下班之后,我要做的事情,是得要协同我的设计工作的。
输出是倒逼输入的最好方式,也是快速学习成长的最好方式,那么接下来的文章,就写一些和设计相关的内容好了,本来我还期望能写点销售的知识和总结。不过既然要遵守行动协同,那么有些事情就得要放弃。
输出是写文章,那属于就去扒点教程来学,再去扒点公众号来看。
对了,如果是输出写设计类的文章,我想,还是写在公众号更好。
再列一下可能会写的标题吧,给自己挖点坑。
如何快速做设计
排版分析
VI分析
怎么写出吸引人的文案
3月18日,800字日更挑战,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