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步入小学时,儿子每天充满新鲜感,生活上、学习上积极的表现自已,一切向好发展。三年疫情,随着在家上网课越来越多,儿子开始放飞自我,看着儿子的变化,我开始越来越焦虑。
书桌上永远狼藉一片,东西找不到就会喊:“妈妈,我笔在哪里?……妈妈,我书在哪里……”
学习的时候,一遇到不会的题,就诉苦,抱怨太难,抱怨老师留作业太多,不想学,畏难情绪严重;背课文也充满抗拒,不停跟我讨价还价,就是不肯认认真真动脑。
起床磨叽,写作业也磨叽。让他收拾个书桌拖拉磨蹭半天,读书打卡先偷偷的看小视频,催三催四才打卡。依赖性强、主动性太差。
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夫妻也没少吵架!家庭氛围充满火药味!
我有时想:“为什么好好的孩子,头脑也聪明,为什么就是不愿意用心学习,懒得动手动脑呢?”
我去网上查找关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时和一些做老师的朋友聊天中也听说过,学习不单单是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很多成绩上不去的孩子,不是因为笨,其实只是懒,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越来越不想学习。
我在一本书看到的一句话也对我触动很大,大概意思就是:孩子疏于学习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只有唤醒孩子自己向上、向前、向好的动力,同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兼顾好孩子的情绪,孩子自然会逐步向好发展!
通过学习,我自己也不断反思,一味的催促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和对抗,家长包办太多又会让孩子更懒于动手动脑。
这种懒具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种行为上懒散:
学习没有主动性;作业拖到不能再拖时才潦草应付了事;总想选择轻松舒适的学习方式。
一种思维习惯上的懒散:
只想做一些简单的题,不愿深入思考,遇到有难度的题不是抱怨就是向人求救;上课人在教室神游太空,注意力不集中;遇到枯燥的内容走神逃避;总是需要家长推一推逼一逼才会动一动,依赖性太强。
想要改变“积懒成笨”的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在学习上付出更多努力,就要从行为和思维上着手,只有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才能让孩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是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要帮助孩子累积学习“成功经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要相信孩子有自主决策的能力,避免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管控。
在生活上反复唠唠叨叨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对抗!
学习上,细碎精细的辅导,会一点点破坏他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在学习上过度依赖家长。家长的过度干预,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懒散!
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为了达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我尝试做个懒妈妈。
儿子再遇到不会的题,向我求助时,我按捺自己的烦躁情绪,跟他说:“妈妈也不太会,咱俩一起研究研究吧,看看谁先解答出来。”然后引导他一遍遍读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针对重点语句思考,一点点突破。不再要求儿子完美,写错字也不再一次次叫停,干预儿子的次数变少,鼓励和夸奖变多,经过多次引导,慢慢地儿子心情平和许多,作业质量得到提高。
在放下求助心理后,儿子发现,通过自己努力也能解出答案,成就感愈来愈多,自信心满满的,再面对作业时只有征服欲,牢骚少了,信心足了。
积累的“成功经验”日渐变多,让他的信心越来越强,也更愿意去动脑筋思考,再面对有难度的题目时,也愿意开动脑筋去思考,学习的能动性也逐渐提高。
二是父母要用正确的帮助与引导助力孩子扶植内心勤奋的种子,帮助孩子克服懒惰思想。
“偷懒”是人的天性,孩子自我约束能力更差,早上磨磨蹭蹭不起床时,我会问孩子,是不是你脑袋里的勤宝和懒虫正在打架?他会闭着眼睛,迷迷糊糊的嗯一声,我拉开窗帘,让光线透进来,嘴里问他一一你的勤宝和懒虫谁打了胜仗呀?孩子估计脑补了两个小人打仗的场景,嘴里咕嘟着说:“勤宝胜了!”然后开始慢慢穿衣起床。
现在的作业需要网上打卡,孩子拿到手机后更容易被有趣的内容吸引,既浪费时间又消磨斗志,这时需要父母慢慢去引导,通过表扬孩子的强项和闪光点去激发他的学习潜能。然后用孩子的勤我战胜懒我。
考试后,如果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值,也不要高高在上,用父母的权威来指责孩子,更要少攀比,用无条件接纳让孩子有归属感,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父母接纳和包容的,不会因为分数而改变对孩子的爱。也不要抹杀孩子前期的努力,要用正面语言给予肯定。
家长需要与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看待事情。切忌拿孩子的缺点对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多观察孩子,寻找孩子身上“勤奋”的质点,不断强化、尽量放大,让孩子勤奋的部分越来越多,懒惰的部分越来越少,这才是改变孩子最根本的方法!
莫要按别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完美的孩子只存在于家长的心目中,要让孩子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孩子在勤懒两种思想中摇摆不定,如果勤宝斗不过懒虫,家长更要伸出手去帮一把,帮他想办法,出主意,家长的体贴和理解,会助推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温暖的陪伴,正确的方法指引,日复一日的鼓励支持,良性思考,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让儿子的思路开阔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韧性、注意力也明显得到提升。
随着时间推移,孩子渐入学习良性循环:认真复习——成绩提高——获得成就感——学习主动性增强。
孩子自信心的高涨,更能激励孩子追求更高目标,也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多的努力。
永远记住:学习上,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