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两年,我无需说自己是 985、211 出来的

前不久,我看到一篇在校友圈子里刷屏的文章:《毕业两年,我不敢说自己是 985、211 出来的》

作者是东大的校友,甚至和我同届,但她毕业后的生活,所想所见所遇,都和我极其不同,是对生活的看法,所做的选择,人生的判断,造成了如此区别。

那篇文字中夹着焦虑,或许会让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误以为前路无光,所以我想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同一人群另一角度的补充

以上,是为序。

1

我毕业于东南大学。

但我从未觉得,985 给了我多大的光环。

身处湖南的我,高考后,别人问我考去了哪,我说东南大学(江苏南京的一所 985 大学),他们说,中南大学啊(湖南本地一所 985 ),不错哦。

成绩出来后,我和家人报喜,我爸却跟我说,他同事的儿子,我小时候一起的玩伴,在师大附中的那位,考了全校第一,上了清华。

在一个小县城,人们的脑海里,大学似乎唯有清北,才称得上金榜题名,值得庆祝。

于是,我和爸妈一起去参加那个玩伴的庆功宴,而自己寒窗苦读 18 载,只是寂静地奔往远方,并无光荣

不知你是否理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早习惯了。

我在一个小地方上初中,班上十来名的样子,没有经过专业的奥数培训,去考省城的重点中学,湖南的四大名校几乎没一个重点班要我。

又考了几次,好不容易才被明德中学(长沙不属于四大名校的一所重点中学)黄兴班录取。免学费还每月发几百块钱生活补助,甚至报销交通费。学校的经济支持或许是我读书那么久来,在父母面前最扬眉吐气的一次。

结果高二在分班考试被刷落了黄兴班,虽然待遇照旧(有三年协议),但这种耻辱感很少能有人感同身受:

那种并非天之骄子,却又见到了前方的光亮,明明触到了更大的世界,有了那么一丁点自尊,却又被踢落泥潭的感觉,不知如何形容,当时只觉得钻心的疼,甚至羞愧到难以和人说起。

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了破而后立的故事感。

我把自己当成了故事里逆境的英雄,周末在省图书馆,看各种各样的书,在日记里写下倔强和鼓励,黑夜在操场奔跑,清晨第一个点亮教学楼的光。

再后来,连续两次班上第一,顺利成为老师关注的优生,中间虽有成绩起伏,但高考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后来大学时去过不少中学做公益演讲,这段经历反而成了让学弟学妹眼中闪光的励志故事。

但如果可以选,谁不愿一直顺风顺水?

2

进入大学后,谈不上轻松,但也没有那么吃力。

985和任何学校一样,即便学术氛围再浓,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拼了命的往前跑。

虽然困难的课程、作业、实验、项目层出不穷,常常让人感觉自己要gg ,但实际上只要愿意花点时间学习,回头就会发现,也没那么惨,顶多就熬那么几次夜,多宅几次图书馆,多和优秀的同学请教,该有的年轻的快乐一点都不少。

很多时候,焦虑不过只是幻觉,错将眼前的小土丘看成了险峻的高山,将小小的水洼当作了难以跨越的汪洋

大一时,我还没忘记 985 这种头衔,觉得自己既然来到这,就有点轻描淡写的骄傲。

上课下课,我走在人群中,还会想,这些擦肩而过的人,都是各个省几十万考生中,排名一两千的佼佼者。放到大多数普通中学的某个班,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算是应试教育的宠儿。

可那些风光无限的天之骄子,如今淹没在这所 985 中,来去匆匆,大部分也只不过泯然众人

当我们开始习惯环境,所有光环都会褪色,生活其实很平凡

几乎所有高校的学生都大同小异: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四点一线的来回,该学习时好好学,该玩耍时痛快玩,我并不觉得 985 有何特殊。

所谓 985 的资源、教授、平台的好处,这些若不主动去发现和争取,本科阶段很多人根本察觉不出来。

会有人怀恋中学时的风光,因为与之对比,现在自己好像变得渺小平庸,便感到委屈和不甘。

于是他们向下比较,在网上和别人争辩谁的学校更牛逼,明明已经上了大学,却还沉迷于各种高校排名之中,乐此不彼,将自己十八岁那年的一次考试,当做值得夸赞的资本。

可这种狐假虎威,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中,一点用都没有,既然身边全是同一层次的同龄人,那么你在这样一群人中,以自己中学时成绩好为荣,谁听了在心中都只会呵呵而过。

可这便是冷漠吗?不,反而这是 985 大学的环境优势。

你若想得到同龄人的认可,但凡稍微有一点少年志气,就会逼着自己成长,而不至于沦为花名册上一个可有可无的数字。

所以当我看到那篇文章字里行间的沮丧时,虽然哀其不幸,却也怒其不争。

我也曾弱小,曾在学业上感到吃力,也曾在台下看到那些大神的履历感到赞叹,但我从不仰望。

985 大学是有很多厉害的人,可我从未觉得他们轻而易举,我不会天真到以为他们是因为聪明而学习好、拿项目多,社团玩得溜,竞赛论文随手捻来……

开什么玩笑?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困难的项目拿奖背后要多少日日夜夜的研究,一门功课想拿到院系顶尖要比一般人额外付出多少,想把一个社团弄好要花多少心思去奔波忙碌。

好吧,或许有人是真不知道,他们自己不去认真尝试,只看到了别人的浮光掠影,便认定这是世界的真相

我一个朋友经常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打 dota,但他在数学系的绩点数一数二,大三保送北大数院,很多人以为他是学神。

但你知道他的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在图书馆吗?

你知道他在游戏之外,每门功课都刷了超过 3 本的额外的习题集,每本借来的书都写到破破烂烂吗?

你知道他对玩游戏的控制力有多强吗?

大学很少会有人为了平时的一门课,像高中一样找尽所能找的资料,用题海锤炼思维和熟练。但凡有人愿意平时用高中努力程度的一半认真对待大学(不只考试周),都不至于在学习上吃亏。

好笑的是,一些天之骄子错将高中时被动环境下的付出所得来的成绩当成了自己的天赋,此时被大神们吓得丢盔卸甲,还以为遇到了基因碾压。

这种情况下,天才论的自我陶醉和跌落泥潭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3

刚才说得沉重了些,但今天写这篇文并不是想鼓吹奋斗,我只是不太喜欢那种什么都不做,却又抱怨自己一无所有的焦虑。

想要绩点就去挣,没有特长就去学,再不济,在图书馆多看些书拓展视野,也不至于陷入那么狭隘的思维误区。

高中走向大学,最大的变化应是被动走向主动,对自己负起责任来。

大一时,我期中考试考出了不及格的高数成绩,于是我主动在 qq 空间写了长长的自我悔过书,下半学期宅图书馆狂刷题,终于在期末逆袭,还争取到大二去台湾交流半年的名额。

大一下期,我一个机械学院的新生,主动报名参加了计算机的比赛,课余学着做交互媒体,最后一个人从校赛杀到省赛,再到成为当时东大十三支入选国赛队伍之一,连续两年拿到国奖,拿到了一些高年级学长都没够不着的 SRTP 学分。

在社团里,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主持多次沙龙和交流,操心各种事,大三后我当选为校文学社社长。

做社会实践时,不少人把它当做获得学分的无聊任务,我却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自己选题带队去了浙江,采访民间手工艺人,之后又用心自学 ID 去设计实践报告,让我们几个队员拿到了院系前 5%的社会实践优秀荣誉。

寒暑假我几乎都不在家,不是去参加比赛,就是主动在公益组织连续做4年公益,去多所中学演讲,连续三年在乡间支教,还在几届夏令营中做辅导员和讲师,以此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边界。

课余主动锤炼创作能力,用心写上几百篇 qq 空间的原创日志,在云笔记软件记下 8000 多份摘抄和生活,李文正图书馆的借书记录好几百本,甚至把借书证刷爆(不知有没有其他人试过,当时图书馆的书一次最多借 30 本。)

我拿到不少证书和奖项,写的文字变成了铅字,也赚到了稿费,大三就收到求学杂志社通过 EMS 寄来的聘书。后来也被邀请给新入学的学弟学妹们做过分享,被他们当做大神。

但其实我做的只是平凡的事,不期待结果,只享受过程,让惊喜悄然到来。

4

我并不是这所大学的主流,我没有付出大把时间刷出让人惊艳的绩点,还因为回家乡公益错过一次考试,无缘保研,自然也没资格站在最有影响力毕业生的舞台中间。

但我享受在这的每一天。

我深夜独自在空无一人的教二顶楼练琴,大雪纷飞之际一个人到图书馆前偌大的草地放歌。我数下图书馆到梅园路旁的每一棵树,喜欢在月牙湾的水边看天边最美的斜阳,放开手在梅园最外围的林间小路骑自行车。

说起母校,总有人喜欢强调 “985、211、双一流”这些头衔。

但在我心中,它不应是一个高考分数,不是校长,不是教授,不是身份标签,不是工科地位,它只是我喜欢的东大。

我喜欢东大,是因为它给我了回忆和成长的空间。

图书馆里几乎每一个阅览室我都很熟悉,某些领域的书甚至可以听到书名就能确定在哪个位置,每次触碰那些书脊都庆幸自己能在这里,甚至也曾幻想能一直在这里。

我喜欢校园外围悠长的路,一眼望不到头,整齐白杨,昏黄路灯,淡淡暖光,落叶飘雨,无人打扰,可以自言自语,唱歌吹琴,而不被当成傻瓜。

我喜欢东大的大草坪,深夜一人在那漫步,头顶星空,四面空旷,风很大,再无他人,就像独行在历史,站在舞台中央。

我在这里还曾数过很多没用的数,我知道图书馆前有42个阶梯,回梅园路边共有148棵树,其中图书馆到十字路口23棵,十字路口到教学楼丁字路口20棵,教学楼到体育馆28棵,体育馆转角梅园方向3棵,转角到梅园食堂分叉口39棵,分叉口到宿舍区31棵,转角到宿舍4棵……

我甚至还曾天真的想给它们取名字,想着以后功成名就回母校时,还可以告诉他们那一棵树叫什么,又有怎样的故事。

我不在乎一些别人可以争得面红耳赤的事,双一流评选和我无关,教学评估与我无关,高校排名与我无关。即便是那些让母校上热搜的新闻热点,也与我无关。

我会为这些高兴,但这种高兴,就像我对中国崛起的高兴一般,我没资格拿来炫耀,也不想和人争吵。

所谓985的标签也是如此。

5

最后聊聊自己的毕业吧。

很多人都说毕业后走入社会是怎样残酷,但我并没觉得。

在他们考虑前程、实习、各种艰难竞争、在校招中挤破头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图书馆读感兴趣的书,大言不惭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要跨考北大心理学。

北大好考吗,我不在乎,其实我更想趁这个机会,避开旁人的啰嗦,有理由将图书馆关于心理学的书一网打尽,因为当时喜欢。

最后虽然未能如愿,但我那时写的对心理学体系和认识的文章,在知乎上却获得了大量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老师的认可,上千点赞,时至今日还有人陆陆续续因心理学而认识我。

考研虽然没考上,却因为过去我深入参与的四年公益,能力得到那个公益组织理事长的认可,他邀我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为我安置好住处,强烈建议我报考北大国际法学院,还有几个曾一起做公益的北大师兄手把手传授经验。

当时我想,法律领域自己并未涉猎,倒是有兴趣试试,于是毕业后便在北大深研院优越的环境中准备二战。

这件事现在说来幸运,像被计划好了似的,但如今细想,做公益时,我不过只是一年一年乐在其中,用心感受和体验,又哪有心机想这样一些后续。

比起那些在职业道路上拼命争夺、计划周密的同龄人,我或许算是懒人有懒福,无心插柳柳成荫。

按剧本说来,天时地利人和到齐,这次应该要考上北大,日后成为别人口中的精英,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但自学2个月法律后,做二轮复习时,我便觉得不喜欢了,一想到要费那么大力和别人抢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结局,然后成为忙碌又严肃的法律工作者,就觉得没劲,又苦于不好辜负他人期待,便硬着头皮继续。

最后得知成绩差北大复试线15分时,无论当时前辈们是否恨铁不成钢觉得可惜,但我心里其实悄悄松了一口气。

前辈依旧安排我在律所实习,想劝我再考一次。但追求经历和体验的我,在实习的时候,却将兴趣放到了网站设计上,自学wordpress,想做一个很酷的个人站点。

他们劝我说这是浪费时间的无用之事,但也不阻拦,于是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忙的不亦乐乎。

后来我觉得在律所这样下去不行,再怎么待,自己也没有想从事法律行业的意思,更别提重考北大法学院了。

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找工作,是的,社招。

没有选择自己大学时机械专业的方向,而是借助自己在内容创作和计算机设计上积累的技能,切入了互联网。

那些以前别人觉得没用的事,到这时候,却全都连了起来,成为我无可替代的优势。

社会上企业里那些人,没有因为我的985标签而高看我,但他们却会因为看到我那么多原创作品,还有那精心设计的网站而眼前一亮。

找工作两个星期,几乎天天有公司约面试,拿到的offer不少,最终我选择在一家创业公司做网站设计和内容编辑,入职第一个月末提前转正,月薪上万。

去年10月,我选择离职,几家公司看到我以前的文字后想和我稳定合作约稿,于是我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今年疫情好转后,之前律所的前辈找到我,说开启了一个新的公益项目,觉得很适合我,希望我能参加,于是我便又回到律所工作,只不过这次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与法律专业无关,前路开阔、自得其乐。

现在回头去看,我似乎总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桥到船头自然直,应该不仅仅只是幸运。

这些很现实的经历背后,其实有着理想化的内核:

享受自己的热爱,让用心的过程推出惊喜的结果,而不是朝着确切的结果红着眼去与他人争抢。

我不能保证这样能怎样出人头地,但至少我能保证你会过得笃定和安心,不至于因为境遇而浮躁和焦虑。

而当你笃定用心的做一件事,现实的回报又会差到哪去呢?

写在最后

这些年,我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才意识到自己的普通和特殊。

一个人是先为独特的个体,之后才是外界给他贴上的头衔和标签,一个人是先有能力和态度,之后才会有外界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支持。

毕业两年后,我无需说自己是985、211出来的,过往的积淀是比学校更能证明自己的简历。

我看到很多人在网上说自己很难,社会残酷,他人势利,现实艰难。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不是活在了另一个世界。

但我一个无权无势,来自小县城的孩子,却能通过教育,通过好奇的自学和探索,一步一步在不同领域连点成线,没有目的性,却能走出一条相对明朗的路,社会给我了无数的机遇和包容,我已经很感激。

今天写下这些,谨以此文,送给那些在现实中挣扎的朋友,希望他们能从中看到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少些焦虑,做好自己便是,所谓前路,思路开阔一点,过往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你的勋章。

到时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便会意识到这个世界真有太多美好。

那时候,你肯定会笑当初的自己,在最美好的年纪,为什么要陷在焦虑里,而不去好好享受过程,用心珍惜。

2020-6-5

小超

若喜欢本文,想认识作者

欢迎来公号独木鸟➤《独木鸟指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35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9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79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2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0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2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43评论 2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