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画画,你应该知道的几点

因为自己会画一点简笔画,在教孩子画画方面,我还比较自信。画一个圈圈,圈圈里面画两个点,两点下面画一个朝上的弯弧,就这样,一张小人脸就画出来了。

我的简笔画

如此简单的画法,孩子也一定觉得超级简单,容易学。我自以为是的想。所以经常示范给我两岁的宝宝看。可是,看了这本鸟居昭美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才知道我的方法是多么错误。

鸟居昭美,日本著名教育家,画家。日本现代儿童早期绘画行为研究第一人。凭一己之力推动了日本素质教育发展进程。他这本经典著作《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在日本畅销近30年,曾于2001年引进中国出版,当时的书名叫《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受到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父母们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推崇,至今畅销不衰。

图片发自简书App

鸟居昭美在此书中的核心观点是:画画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手段,孩子画画,大人是无法教的。我们能做的只是不阻碍孩子的画画表达。

像我一样,很多父母都会教孩子形象画。还有一些宝妈,她们不知道如何画画,所以,从不引导孩子画画。或者,很早就把孩子送去了画画兴趣辅导班,让老师教画画。殊不知,这些方法,都是在阻碍孩子的画画表达。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这本书,从儿童发展的规律来讲儿童的绘画,指导父母怎样帮助儿童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并教给父母如何看懂孩子的画。看完此书,我觉得要学会如何培养孩子画画,关键是要理解以下三点。

一、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的画和婴儿的哭是一样,仅仅是一种表达心情的方式。婴儿哭的时候,妈妈就会想:是不是饿了,是不是该换尿布了?妈妈会知道婴儿有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不会对“哭”做一个好坏的评价。但是,对孩子的画,妈妈们往往喜欢评价画得像不像,画得好不好。孩子们语言能力还不丰富,文字也不会。他们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不要去评价孩子的画,而是要像对话一样,努力去理解孩子的画。

那怎样去理解孩子的画呢?书中给出的建议是,用“听”的方式来看孩子的画。比如:2岁的孩子画了很多圈圈,大人不能不耐烦的说,画这么多圈圈是干嘛呀?取而代之的方法是,去问问孩子,这是什么呀?多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通过孩子的解读,理解孩子画的是些什么情绪。被“听”,被理解了,孩子就有了表达的乐趣。就会更乐于表达,更喜欢画画。这也是如何引导孩子画画的关键。

二、让孩子自由绘画,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用眼睛看见的东西,会在大脑中迅速形成印象,进而加工扩展,形成属于自己的幻想。而画画,就是将这些脑海中的扩展印象和幻想再现。比如当听见“妈妈在做饭”这句话时,脑海中会浮现这一情景。每个孩子看见的事物可以是一样的,但在脑海中的印象却可以是独一无二的。让孩子自由作画,相当于培养作为第二系统的语言能力,也就是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当他们作画时,他们在感受自己用手画出线条时,对世界做出的改变和创造。

所以,整本书都在强调,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教孩子画形象画。一旦教孩子如何画,或者改变孩子的作画方式,那等于把成人的思想强加于孩子,是对他们想象能力的否定,对他们创造力的扼杀。

三、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鸟居昭美揭示了儿童从幼儿时期到9岁左右的成长规律。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画画也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

图片发自简书App

根据每个阶段的发展规律,鸟居昭美总结了每个年龄段的绘画要点,以及相适应的绘画引导意见和建议。一岁的时候,获得一岁的能力,2岁的时候,获得2岁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具备与年龄相应的能力的时候,绘画的能力也会自然地表现出来。比如,2岁左右,孩子印象最深的就是“脸”,所以会用圈圈、点、线来画头部。当孩子会行走时,意识到腿非常重要。于是出现了头足人像这种画法。9岁以后,孩子才会表现出追究眼见为实的热情,到那时候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系统性的教孩子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

书中还附带儿童画廊,有相应年龄段儿童的画,以及老师的点评,解析。帮助家长们理解孩子的画。在如何“听”孩子画画,如何培养孩子画更丰富多彩的画,如何让孩子更愉快的画画等方面,家长们可以找到一些经验和借鉴。

理解了这些之后,我再也不自以为是的教孩子画杯、车子,也不会去否定孩子画的颜色、线条。孩子那些难以理解的圈圈,线条,不再是一个陌生的鬼画符,而是作为一扇心灵的窗户,向我敞开,让我可以洞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将来孩子4岁、5岁、6岁会画出怎样的画呢?我也非常期待。

冠pp的画,2岁

画画是孩子精神世界在纸上的体现,是孩子作为一个生命本体的真实感受。我们不能功力地看待孩子画画,而是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王国。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通过观察这些画,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保护孩子的幼小心灵,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这就是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期间应该做的功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