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可以让寂寞灵魂相拥取暖的天堂。
因此,当孤独袭来时,我会捧出一本喜欢的书,到文字中去寻找可以寄托的灵魂。
作家顾随说:“一个读书人,一点儿‘书气’都没有,不好;念几本书处处显出我读过书,也讨厌”。这是真话,也是灼见,令人莞尔。
想想自己,读书不多,却要硬着头皮站在这里,堂而皇之显摆自己是读过一些书的,不免有些头涔涔了!
管它呢,我的闲言碎语,若是真能博君一乐,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小小满足的同时,兴许还能为你们以后的谈资注入点娱乐元素,岂不也是一件乐事?
闲言少叙,先说说我的书单吧。我的书目里,总的来说,古典的或有古典风格的多于现代的,中国的多于外国的。它们有的是源于一些读书公众号的推荐,有的来自书友的推荐,也有少部分是来自作家在作品中的大力推崇。比如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就被王小波在他的杂文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反复提到,从而激发了我的阅读欲望。可是细细啃读之后,总不得其精髓,终于明白王小波毕竟是特立独行的王小波,他的思想深度,他的文学素养,他的独特性情,岂是我等泛泛之辈所能触及的?
当然,购得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是有如获至宝般珍贵的。前些年,在一个公众号里偶然读到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捡到一张身份证》,很喜欢这样古典气息浓厚的文字,便毅然下手,购得一本《张晓风散文集》。书到手后,急急翻阅中就像见到了久未谋面的故交一样,至今爱不释手。
至于读书方法,一直认为不以功利为目的的阅读,应当是无所谓方法的。但是因为是一名语文老师,心怀普渡诸生的使命,所以我在阅读时,不光关注故事的跌宕,还会用心去寻找文字的原始魅力,读完后还会就作者的谋篇布局和推动情节的手法,作一番不算深刻的推敲。所以说,遇见喜欢的文字,自然是读十遍百遍也不厌。
一部红楼,看过十几遍后,我还是不敢说从这部伟大作品中悟到了什么。只是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视角,才真正明白它为什么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直到新进的《脂砚斋批评本》摆在我的床头后,才算入了点门道。如今临睡前,我会翻开目录,扫一扫每一章节的标题,如果还有记忆模糊的章节,自然又认真品读这一回。的确,《红楼梦》是值得用一生去咀嚼的巨著。
《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都喜欢看《西厢记》,想必不光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结局吸引了他们,还有那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淫词艳曲的语言也深深吸引了他们。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被黛玉在一次诗社行酒令中脱口说出,以至后面被宝钗抓了小辫子,黛玉从此不敢酸言醋语以待。细细想来,宝钗如果不曾偷阅这本禁书,又怎知这句诗不应出自待字闺秀之口呢?一个是真性情,一个是城府深,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西厢记》早已不是什么禁书,得书之后,我何尝不想一口气读完?因此,每当和孩子们一起读到触动心灵的文章时,我总对他们说,文学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根本。
当然,有时也会买到和自己期望值不符的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曾被歌手李健誉为洗去心灵杂质的灵魂之书,可是几次捧阅之后,鄙人始终无法从文字中,体会到世间的宁静之美,体会到作者隐居山林的旷达与乐趣。
狄更斯的《双城记》也是获众多书评高赞的名家巨著,可是心心念念到手之后,竟也大失所望。文中复杂的时代背景、过多的哲学式的说教,读来确实令我云山雾罩。几次启读,又几度搁浅,终究没了读下去的虔诚和勇气,至今被束之高阁。
也许正如你们想的一样,我的阅读书单涉及面还很狭隘。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专著,我很少涉猎,艰涩深沉的哲学更是敬而远之。书架上没有一本孔孟老庄的呕心之著,也找不到一本尼采、叔本华等哲学大师的沥血之作。唉,只有让时间慢慢充实书架的同时,也慢慢让思想变得充盈,让灵魂变得灵动起来吧!
作家王蒙对于读书与生活的乐趣有一番独特思考: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呢?就是在书中发现了生活,发现了自己过去不理解的生活。那生活中最快乐的又是什么呢?是在生活中发现了书,某一个处境、某处风景、某一种感受,你觉得这完全应该上书,或者觉得真跟书里面所体会到的,阅读时的感觉完全一样,这是最快乐的事情。
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写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读书也好比登高望远。书如果不能让你看得更远,至少能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告诉你该成为这样的人,不该成为那样的人。而写作是最含蓄的宣泄情绪的方式。但愿我的赘言能多多少少唤起你捧起纸质书的欲望。
好了,厚着脸皮浑说了这么多,想起《红楼梦•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一回中王一贴的话,我把它改一改,用作结语吧:“不过是闲着解困罢了。有什么关系?说笑了你们,就值得。实告你们说,我有真本事,跑来这里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