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躲避新冠的日子14 回归自然

      今天尝试做了一下肉蒸面,由于灶台不同,方法上略微做了点调整。虽然还是失败,但比前几次要好了很多。

      在网上搜索望江肉蒸面,找点视频看看,好参考一下,仔细看了才发现,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家味道。有些视频真的把面和菜放在锅里蒸熟,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望江肉蒸面,这么做其它地方也有,主要是从安庆以外的地方传过来的,比如现今的河南或者山东,就是这样做肉蒸面。

      真正意义上的望江肉蒸面,虽然名字里有蒸字,但并不是蒸出来的。

    以前村里有户人家做挂面,拿自己家产的小麦,磨成粉,再做成面条,一根根挂在架子上,排成密密麻麻的一道白墙,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最后形成方便携带的桶装面。

      由于本地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种植是非常少的。水稻现在只种一季,在秋天收获后,如果想种小麦,时间上刚刚好。但在这些年的退耕情况下,种植小麦已经相当罕见了,一方面是因为对面食的需求并不大,另一方面,种植小麦不如种植作为油料的油菜合算。冬季的田野,大部分都是抛荒的景象,荒烟蔓草,仅剩的绿色作物就剩下油菜了。

    记得十多年前,田间地头总会被修饰的整整齐齐的,一点点的野草都会被无情的清除。每一家每一户都会细心的照料着田地之间的每一条小路。山川也会因为烧火煮饭用材的缘故,小灌木都会每年修葺。因此冬季和春季的山村,就像刮了胡子的大叔,显出成熟而整洁的味道。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也不知什么缘故。再也很难在见到有人在春节后比较清闲的时间里,修葺一下田间地头的小路。也正因为一年又一年的无人打理,田间地头的小路,越变越窄,我分明记得以前曾经玩耍的那些小路,有的已经狭窄得完全无法行走,或者被高大的灌木完全覆盖。

    村里人变懒了吗?或许不是,他们人还是那些人,而且他们现在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忙,基本每个人都要忙到腊月二十九,甚至大年三十还在东奔西走。只是现在他们所忙的事情,越来越和土地无关了,生活的必须品购买比种植变得更容易,而且种植真的既辛苦又不赚钱。人们对土地越来越陌生,一切从不加打理的田间小路开始。

    自家种的食物虽然确实吃起来感觉会好些,但这种精耕细作,变得越来越困难,参与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除了几亩菜园,种点时蔬平常吃吃,其它所有种类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在逐年缩减。以户为单位,全家一点蔬菜都没有种植的人家,也在逐年增多。

      或许有人会问,你自己不种的田地,给别人种不就好了么?事情没那么简单,一方面自己家地都不种了,还种别人家的地做什么。另一方面,山村的地,本来贫瘠,大部分还都是小梯田,区块也都非常小,而且零散,非常不适合现代化耕作。因此,一旦土地被抛荒,就被自然吞噬,最终沦为自然的一部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