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声乐课,老师一看我的发声方式。就说我的性格太过于急躁。
由于自己的职业关系,每天上班都要不停的说很多话,有时候早晨一个部门会议下来,自己的嗓子就已经不堪重负了,在5年前,因为长期不良的用嗓习惯和发声方式,自己的声带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严重水肿状态,最后情况恶化形成了声带息肉,最后不得已做了声带息肉切除手术,做这个手术的时候,主刀医生建议我改行,不然如果还是每天不停说话是很容易复发的。
改行是不可能的,因为自己大学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参加工作这么多年,做的也一直是这个行业,而且目前的工作岗位也是自己很喜欢的,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进行调岗,于是声带息肉手术做完之后还是一如既往做着从前的工作内容,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嗓子又开始闹脾气,声带再次水肿,开始出现声带小结,拖到最严重的时候已经没办法正常说话了,自己深受其苦,对工作也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因此考虑过放弃工作彻底停工一段时间,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现在的声乐老师,开始训练正确的发声方式,从去年开始学习发声到现在,基本没有因为声带发声问题影响过自己的工作。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自己除了训练正确的发声方式,在很多方面也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说,老师每一次上课都要对我强调,发声要学会平和,沉稳,说话的时候不要把力量集中在声带上,这样时间一长,声带长期紧张并过度摩擦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说话的时候真正需要发力的是横膈膜,声带只是发声时气息的通道,真正发声的地方是头颅天眼的地方,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理论。
理论虽然知道了,但是要做到却非常难,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声乐小白,要不停的训练,不停的调整,才能找对一个用力的位置,单纯气息的训练就耗费了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练习,以前吸气时肩膀和身体都很紧张,吸气时肩膀总是不自觉的收紧上提,到最后身体完全放松,学会把气息储存到横膈膜,光这个训练过程,老师就差要练到抓狂了。呼气的节奏,快慢也都非常重要,刚开始练习呼气时,很容易刚开始就泄掉一大口气,导致到后期气息不够,于是又不自觉的开始扯着嗓子用力,一些老的坏习惯,自己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但是要把它从日常的发声过程中剔除出去,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通过努力,不断反复的修正,最后做到了,对自己而言就是一种蜕变。
由此,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打破自己以前固有的,老旧的,不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模式,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更加先进的,更加有用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模式。最近这段时间《都挺好》这部电视剧大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这个话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共鸣,其实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也就是父母那一辈他们的相处模式,面对问题的情绪反应,价值观,由于我们从小耳濡目染,从小深深的刻在我们骨子里,但是我们通过后天的学习,不断提升个人认知,重新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情绪魔方,最后我们才有可能突破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但是这个过程真的非常漫长,就像一场一辈子的打怪升级,需要不断在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中,和每一次情绪升起时,意识到它,然后克制,最后用自己更好的方式去面对,这样不断循环往复,才能一点一点走出原生家庭影响这个魔咒。
没有学习声乐之前,我以为要说服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音量,不断加重自己说话的力度,才能在沟通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以达到说服别人的效果,但是老师对我说,你想要自己的语言有具有说服力,除了你表达的内容,你用沉稳平和的方式去沟通,也许比你想象的更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于是我开始在自己日常的工作当中慢慢调整,发现的确如此,以前接诊和过单,自己的声调总是从始至终保持高亢的状态,有时候整个单位都回荡着我接诊的声音,其实回想起来,那样的自己会让人感觉很急于求成,太过于急躁,不够沉稳大气,经过调整之后,我开始慢慢把声音下放,发力的位置不断下沉,于是我感觉在这样的沟通过程当中,我的沟通对象也很少感受到压力,在这种轻松的沟通氛围中,我也更能够达到我想要得到的结果。
学习声乐,让我意识到,用对力,找对方向,更容易做对事!
学习声乐,比起学会正确发声之外,更大的收获在于,自己的性格也因此修炼得比从前更沉着,更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