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7《纸言.片羽》

2018年时钟即将敲响,回想这一年,我们经历了什么,有哪些人,哪些事,如流星一般划过身畔不留痕迹?又有哪些话语,哪些文字,给我们正的方向、正的能量的引导与影响,让我们铭记心间?

学习,对身处巨变时代的每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学习什么,又该怎样去学习。2018年《温故而知新》国学主题演讲,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论语》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与愉悦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对应与因果关系,圣人说的学习之乐,为什么在时下成为最难以忍受的煎熬。

关于学习,要从“一万小时定律”开说起。

一万小时定律,是美国作家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和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在《异类》中几乎同时提出的一种成功学理论,其核心都是“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按照这种逻辑计算: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只需要五年。

结果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很多人,在体制内劳动,从20多岁到55岁提前退休,30多年时间重复着同样一件事情,非但没有成为世界级大师,反而混得频临失业下岗连饭碗都保不住,一旦脱离体制走向社会市场,立刻像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举目无亲,衣食无着。

一边是理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言之凿凿的大数据支撑起来的结论,一边又是骨感到血淋淋的现实,为什么“一万小时定律”在我们身上失效?同样是在耗费时间生命,为什么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

学习,一定是一件毫无快乐可言的事情;一万小时定律,就是将学习作为一件毫无快乐可言的事情,去有目的地刻意练习的结果。

一万小时定律的成立,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是刻意练习。刻意,是指我们用心用脑,去有意识地专门从事一件事情。人的学习状态大致可以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舒适区”指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人处于很舒适的心理状态;“学习区”,具有一定挑战,心理感到不适,但程度仍可以接受;“恐慌区”,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严重不适,甚至导致崩溃,放弃学习。

研究这个分区结构,就会知道为什么“一万小时定律”在很多人身上失效。因为大多数人始终将自己放置在舒适区,重复简单的,毫无创造性的劳动。这样的劳动只需动手而无需动脑,工作不具备创新性,结果只能培养熟练工。他们所从事的劳动,只需要一百小时的训练就能达到工作要求,其他九千九百小时只是在重复令他们舒适的,毫无挑战和新意的工作。

第二,是挑战未知。就是在一个领域,刻意地去挑战这个领域中未知的范围,主动地让自己处于不舒适区。记住,不是迎接对方的挑战,而是主动向对方发起挑战,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向陌生领域发起挑战,让内心感到轻微不适,然后慢慢适应这种轻微不安全感和不适感。掌握了知识,战胜了挑战,不舒适区就改造成了舒适区,但脚步并没有停止,而是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再次主动地,重复让自己进入不舒适区,向新的陌生发起挑战。

第三,是路径正确。最近流行很火的一个词,叫不忘初心。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前进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错,路再远再难也会有到达终点的一天,就怕努力的方向错了,越努力,就会偏离目标越远。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洞人不能完美,因为战略不完美。盘点是组合拳---SAFE 建模-评估-赋能-行动。 第一步:建模 建模时间很长,而...
    捣乱心理所所长阅读 1,067评论 0 3
  • 小鼗/ 文 中华民族的智慧隐藏在多种秘籍之中,漢字就是秘籍之一!漢字起源于仓颉,却也得到很多圣人的支持。经过几千年...
    百變歸一阅读 269评论 0 2
  • 陷入黑暗 黎明未到 你怎能嘲笑我那颗卑微的心 哪怕它低到尘埃里 也能开出一朵花 啊 那朵花是多么纯粹 如新生的婴儿...
    待曦阅读 279评论 17 18
  • 也许是被旷日持久的城市喧嚣所威吓,内蒙古、西藏被很多人列为必去的旅游胜地,当人们看到方圆几十公里的空旷,人的心瞬间...
    神枪工作室阅读 1,74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