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清醒的思考?

我是伊姿,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之第153天。

今天听了《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位全才,文理精通,即是经济哲学博士,又是各种知名报纸的专栏作者,尤其是在有关认知偏误方面,卓有建树!他就是罗尔夫·多贝里。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下这本书的精华:

这本书把清醒思考这件事分为四个部分:

1.归因错误

(1)明星的皮肤好,看上去很年轻,更可能的原因是他们打肉毒杆菌。但是广告片的期待是你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用了代言的护肤品。

(2)游泳运动员的身材都很好,但是不意味他们有好身材是因为他们长期游泳。更有可能的是,因为他们身材好,所以成为了游泳运动员。

(3)成功人士为什么成功?传记和励志作家总结的原因都是“事后诸葛亮”,完全不可靠。真正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他们赶上了好时候,抓住了好机遇。

2.要有概率的意识

(1)基本概率: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你第一个要考虑的是基本概率,而不是别的因素。飞机失事的基本概率比交通意外要低很多;抛硬币正反面的基本概率永远都是各50%,生男生女也是一样;普通大学生将来能成为跨国企业董事的基本概率低于1%。

(2)零风险偏误:我们讨厌风险,所以容易为了追求零风险而忘记考虑概率问题。

3.要有经济学思维

(1)互惠偏误:也就是俗话说的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尽量不要欠人情,以免为了平衡亏欠的心态损失惨重。

(2)沉没成本:已经付出的时间、精力、感情、金钱,叫做沉没成本。不要让沉没成本干扰你对当下的决策。

(3)双曲贴现:如果某个享受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你会觉得再多等一个月也问题不大,但如果现在立刻就能享受到,你就连一分钟也不想多等,为此可以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刷爆信用卡、借利息很高的短期消费贷。提醒自己这是非理性的。

4.道德理性是靠不住的

(1)公地悲剧:如果权利是个人享有,但成本是大家共同承受,一定会出现问题。解决方案一是私有化,二是设立制度进行管理。

(2)社会性懈怠:团队成员越多,个体越不凸显,我们就越容易不出力、不承担责任。

(3)不作为偏误:做多错多,不如什么都不做,人本来就有这样的倾向,如果再被制度因素放大,就更难有所作为。

作者把我们经常犯的思想误区全部整理了出来,其实,我们真是个感性的动物,只是偶尔会思考,我们的大脑习惯用系统一来解决问题,惯性成为清醒思考的第一大敌人,所以,当我们需要理性的考虑问题时,就可以参考作者给车的这四个方面,比对下,自己是否走入了这样的误区,避开这些雷区,会使我们的思维更清晰,答案更准确。

最后总结:避开归因错误,注意概率,有经济学的思维,不依靠道德理性判断,这样的才算是清醒思考的艺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