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硕评说:李相民山水画




韵流觞处,山水有清音——李相民也许宗亲有李白诗学传承。

李相民执笔为篙,以《和風細雨結群山》为舟,载着观众穿越诗境画意,来到这幅纵览乾坤的六尺宣纸前,既非宋人山水的萧散简远,亦非清人笔墨的奇崛险怪,而是以当代文心重构古典山水画,载春机盎然的生命图卷。画家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埋下的美学伏笔。


一、笔走龙蛇的山水图

笔如斧劈在崖壁间交响轰鸣,画以狼毫作剑,在生宣上刻出太行山脉的铮铮铁骨。墨色焦浓处似铁铸画魂,点染出迷离烟霭,形成"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朦胧诗境。


瀑布飞流三千丈,主瀑以枯笔飞白表现水汽蒸腾,辅以淡墨渲染暗部岩隙,形成穿透水帘的视觉幻象。线条细若琴弦却暗含铮铮余音。叶簇间点缀勾边;中景枫林施以兰色点染,与青绿山体形成冷暖抗衡;远景层峦则用淡赭烘染,在空间透视中完成从青绿山水到浅绛山水的色彩变幻。


二、虚实相生的宇宙图

画面采用"三远法"的变体构图:近景巨石嶙峋呈"突兀远",中景飞瀑流泉构"深邃远",远景云山缥缈成"迷离远"。山体走势明暗结合,主峰如乾卦挺拔刚健,配山似坤卦浑厚承天,溪流走向则取坎卦曲则有情,在几何构成中注入东方智慧。


云雾处理堪称一绝,运用"积墨破水"技法:先以淡墨泼出云形,待半干时用清水笔锋破墨,形成云絮蒸腾的氤氲效果。云海在山腰处作"之"形蜿蜒,既分隔空间层次,又引导视线游走,仿佛给观者装上一幅流动的云霞曲径。


留白艺术暗藏玄机,瀑布下方的虚空并非真正的空白,而是通过绢云母粉的微妙铺陈,在特定光照角度下显现出虹光折射。这种源自唐代"洒金笺"的技艺创新,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学理念获得物质承载。

三、天人合一的诗意栖居


山径樵夫与溪亭高士构成微观叙事,人物虽不盈寸却暗藏笔相:樵夫躬身负薪,衣纹用战笔水纹描;高士倚栏观瀑,衣袂取法曹衣出水。二者一动一静,在山水巨嶂中投射出"出世"与"入世"的生命辩证法。


树木造型突破地域局限,松柏取黄山奇姿,红枫染香山秋色,竹林怀潇湘清影。画家将各地代表性植物符号重构于同一时空,形成"移天缩地入君怀"的浪漫主义山水范式。叶片勾勒采用"双钩填彩"与"没骨点厾"交替技法,在工写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支点。


题款书法与画面形成交响,"和風細雨結群山"七字以金农漆书笔意写就,墨色如漆,结体如松。字距行气与瀑布垂落轨迹形成呼应,朱文闲章"按公彩装"压角,既是对南朝谢赫"随类赋彩"理论的致敬,又暗喻当代色彩美学的解构与重建。


在这幅吞吐烟云的山水巨制中,李相民用五色笔墨编织出可游可居的精神家园。当晨曦漫过画中瀑布,矿物颜料中的云母微粒便泛起银河碎影;待暮色染透山间枫林,积墨皴擦处又似传出樵歌互答。这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摹写,而是以丹青为舟楫,载着当代人穿越时空迷雾,重返那个"山水有清辉,清辉能娱人"的诗意栖居时代。

张芳硕写于长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