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带你了解欧洲建筑的另一面——《横跨欧洲的快车》

你想对欧洲建筑有更多了解吗?你想对欧洲城市有全新的认知吗?那么,这本《横跨欧洲的快车》,就很适合你。


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哈瑟利。他出生于英国南安普顿,是个80后,曾获得伦敦大学贝克学院的博士学位。他是一位记者,也是一位作家。如果你看过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他的作品主要围绕着建筑和文化,含有浓厚的批判色彩。对于各种建筑,他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广博的见闻。这些见闻也体现在书中的数幅照片里,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看到这些欧洲城市的一角。如果你有一定的建筑学知识,那就更好了,一定会从中感悟到更多。

这本书的译者金毅也很专业,他是北大学士、硕士,也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文地理与城市研究博士。由于译者的专业背景,这本书的译文非常地道,许多专业术语和生僻词都译得非常好,很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想法。

这本《横跨欧洲的快车》,一共分为七个部分。除了导言,还有正文的六个部分。但是,请将导言也当做正文来看待。因为,这两篇长达五十八页的导言,是整本《横跨欧洲的快车》的纲要,阐述了作者对这些欧洲城市及其建筑的态度。整本书的正文都是从他的态度出发,由他犀利地点评这些城市和建筑。正文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述了四个城市的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其中也涵盖了许多风土人情,可以说是书中二十四座城市的简史合集。这些城市,既包括大名鼎鼎的都柏林、马德里和汉堡,也包括默默无名的波尔图、尼科西亚和利沃夫。

作为一个英国人,欧文•哈瑟利在《横跨欧洲的快车》的开篇,就阐述了他对英国脱欧的看法。他的毒舌并没有放过对世界宣扬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讽刺和刻薄的话语随处可见。他指出,从地理意义上讲,欧洲不是边界清晰的大陆,而是亚洲西部的一块突出物,更像是次大陆。欧洲的边界也是政治性的界定,并且长期不断变动。现在,以色列和澳大利亚都归到了欧洲电视网的覆盖范围,因为这两个国家也是欧洲人建立的。而这两个国家并不在传统概念的欧洲地理范围之内。由此可见,欧洲的界定,与某种“共享的历史”有关。但是,这本《横跨欧洲的快车》依旧非常有价值,因为他并非将目光聚焦在那些享有盛名的城市上,而是另辟蹊径,详细阐述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的建筑历史。

欧文•哈瑟利的这本《横跨欧洲的快车》,并非想向世人炫耀欧洲文化,让其他国家效仿欧洲。恰恰相反,他是要对那些追随美英模式的国家提出警告。在他看来,美英模式除了让极少数人富裕起来,并没有带来什么明显的回报。他认为,“欧洲就是反常的”,经过十八、十九世纪的殖民掠夺,欧洲寄生于世界其他地方,并将它们吸干,这就是欧洲实现富裕的方式。这个忠告值得世人深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