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婆婆生病,我既要照顾婆婆,还要料理诊所,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过周末了,每天像紧了螺丝的陀螺般使劲儿转,日子对我来说天天都是星期一。
昨天陪婆婆去做复查,主管医生说,恢复得很好,拔掉了引流管,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今天我终于可以休息一天了!
昨晚计划得好好的,睡到自然醒,做顿丰盛的午饭,然后一家三口去黄河边踏青赏春!
早上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拉开窗帘,才发现下雨了。
院子里那两棵高大的榆树,总算发芽吐绿了,圆圆的叶子在雨中翠绿欲滴。让我有种想冲进雨中的冲动,无奈身体不适只好作罢!
我是个爱雨如痴的人,尤其爱这三月的烟雨!
很小的时候,在故乡,甘南州卓尼县的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
清明过后,地里的庄稼已经有两三寸高了,漫山遍野的山桃花、家家户户果园里的杏花、桃花都赶集似的竞相开放,小村庄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里。
这个时候雨水也多了起来。
三月的雨,细细的,润润的,斜织在天地间,像牛毛,像游子的愁绪,落在豌豆苗上,飘起一层绿色的薄雾。空气里弥漫着桃花、杏花的芬芳,带着泥土的清香。
三月的雨,是含蓄的,是低调的,从来不大张旗鼓,它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由于它的含蓄,它的细腻,虽然雨丝密密匝匝,地上却不是很泥泞,这就成了孩子们撒欢儿的好时候。
记得,每逢这样的雨天,表兄弟姊妹、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会不约而同的跑到院子里,唱啊跳啊!喜欢雨丝落在头发上,落在脸颊上的那种润润地感觉。仿佛我们也是地里的豌豆苗,需要春雨的润泽才能茁壮成长。
每当这个时候,爷爷就会严厉的告诫我们,不能在雨里这么玩儿,头发淋湿了,容易着凉。
小时候,我们都挺怕爷爷的,他总是那么严肃,那么不苟言笑。
于是我们跑回家,但是,过了几分钟,又跑出来了,只是每人头上多了个毛巾。头上裹上毛巾就不怕着凉了,我们手拉手围成圈跳啊唱啊!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跳《采蘑菇的小姑娘》,个个都是"舞蹈天才",动作都是根据歌词自己编排,那情形用手舞足蹈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也许是被我们的歌声和笑声感染了,爷爷站在廊檐下,看着我们,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很多年后还在想爷爷当时的笑容,那么的开心,那么的神采奕奕!
十岁的时候离开了故乡,从此,故乡三月的烟雨只出现在我的梦里!
2
初中高中六年,在草原之城羚城。
羚城的春天来得格外晚,别说三月,四五月份的时候都常常雨雪交加。好不容易盼来夏天,盼来雨,可是那里的雨总是来势凶猛,势如破竹,而且毫无征兆。
万里无云的天空碧蓝如洗,不知什么时候飘过来几片云,悠闲自在的漂浮在广阔无垠的碧空,一眨眼,就连成了一片,还没等你反应过来,雨点就大滴大滴的落下来,只几分钟便大雨滂沱,躲避不及的行人,瞬间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这样的大雨有时候持续半小时左右,以为会转成小雨,可转瞬雨就停了,又艳阳高照。
地上的雨水还像小河一样流,云散了,太阳出来了,天空又恢复了碧蓝如洗的模样。也许两小时后,又是这样的一场来去匆匆的大雨。
这让爱雨如痴地我,只能望雨兴叹!更怀念故乡那如愁如织的三月烟雨了!
3
上大学,来到了省城。
省城的三月,虽然没有赶集似的山桃花,杏花,没有绿烟如醉的豌豆苗,但也花事不断,绿杨拂堤,尤其是雨,像极了故乡的烟雨。
远离亲人故土,一个人在外求学,想家是难免的,我就总用繁重的学习把自己的思绪塞得满满的。
有一天读李煜的词《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下子勾起了我本就无处安放的乡愁。于是出门去了隔条马路的兰大校园。
正是莺歌燕舞,万物争春的三月,天空密密麻麻的下着小雨,偌大的校园笼罩在烟雨里,我看到了草坪上绿色的烟雾,闻到了久违了的泥土的气息和桃花的清香,这让我神清气爽。
由于是雨天,校园里基本上没有人,有种静谧的美,而且这种美只属于我一个人,使我沉浸其中,陶醉在我和雨的世界里!
后来,毕业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子,仓促的就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自己的事业,整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
下雨天,要么手里牵着孩子,要么搀着年迈的长辈,走进雨里会迫不及待的撑开伞,生怕雨淋着了他们。在三月烟雨里漫步,成了奢侈的闲情逸致,根本无暇顾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没有了年少时伤春悲秋的情绪,每天面对很多疾病缠身又面临各种不幸的患者,心心念念就想着怎么帮他们解除痛苦,我再伤春就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就如今天,看见这样烟雨蒙蒙的景象,我没有伤春,婆婆的病终于无大碍了,妈妈的手疾也已痊愈,孩子转学后终于适应了新环境,进了状态,一切都让我如释重负。
这样的雨天里,我因身体不适,卧床休息,内心平静,没有焦虑,没有莫名地凄苦,这应该才是生活应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