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希腊神话故事》的朋友一定听说过黄金时代的说法,那是个克洛诺斯为主神的时代,人类没有疾病和冻馁之忧,甚至可以长生不老,无需劳动即可从大地那里获得食物。如果大家有心,一定会发现这样的描述其实和其他地区的宗教和神话故事中的天堂概念很雷同:大地上流着奶和蜜,一切都圣洁而秩序井然。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相似的描述呢,首先这样的场景和具有诱惑力,无病无灾且食物充足对于神话流传时期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因为当时的人们普遍进入农耕文明或者畜牧阶段,这两种生产生活方式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产生了剩余物资,也就是说他们在可预见的情况下能为明天甚至更遥远的未来准备食物而不必忍受饥荒。但是很明显他们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并不发达,不足以保证他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健康保障。长期艰苦的劳作威胁着他们的健康,而且仅仅能维持温饱的状态。这样艰苦的生活是他们对另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不需劳作即可食物取之不尽,健康且永生)产生了极度的渴望,于是通过祖辈口口相传的故事并结合所在地区的物产而创造了各自的黄金时代和天堂概念。
那么黄金时代和天堂的原型是什么呢?就是题目中提到的原始社会。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原始社会的人大都是野蛮的凶神恶煞形象。那是影视剧的夸张描述,为了凸显其原始来美化文明社会来客以获得观众的心理认可。
实际情况是处于氏族公社时期的人类实行的是原始的公有制,人们一面采集可食用的植物类果实和根茎,一面从事渔猎,然后将获取的食物在自己的氏族内按照一定顺序平均分享,因此不存在社会不公。不但如此,那时候的人类还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除非丧偶一般不会出现变故。当然婚姻的纽带是孩子,如果没有孩子双方还可以在部落长老会的调解下和平分手。因为是人口很少的小型社会(20到50人为一个游群),人际关系很简单,只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绝大部分人都会自动遵守。极少数破坏规矩的人会面临被孤立的悲惨处境,人是社会动物,想象一下你的社会只有几十个人那么多,一个被群体遗弃的人将会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据人类学家通过观察东南亚地区的土著原始部落得知,当地许多民族无论肤色还是习俗差异有多大,对内通常都是包容和友善的。比如同部落内的两个男人起了很重大的矛盾,一方怒不可遏的时候会有两种发泄不满的方式:一种是拿起弓箭射向对方身旁的地面,这种属于怒气比较重的情况;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毁坏财物来泄愤,但是很奇怪的是他通常会毁坏属于自己的财产。在这个过程中,旁边的人没人拉偏架打太平拳,而是任由他们自行解决,这就可以避免将事态扩大化和复杂化。还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很关爱自己的孩子,从不体罚孩子,但是也不娇惯,他们将教育的度把握得很好。
由于当时地广人稀,靠着采集和渔猎,人们可以过得非常富足和惬意。既然食物相对充裕且分配公平,自然就无须尔虞我诈,道德水平显得比我们这些所谓的文明人要高很大一截。这也成了古人怀念黄金时代和仰慕天堂生活的模板。
但是,那种淳朴而原始的美好是有局限性的。这样美好的生活大多存在于气候相对温暖的赤道两端,虽然物产丰富不差,可是温度和湿度高决定了猎物,渔获和采集来的食物如果不能尽快干燥和做防腐处理就会变质,只能现吃现采。而当地丰富的物产使得人们普遍缺乏深加工后存储食物的动力和意愿,所以这种富足是把双刃剑,将这里的人们牢牢锁在美好的生活中但也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因而导致文明停滞不前。另外这里也不是无病无灾的天堂,气候湿热以为蚊虫和疾病更容易滋生,人类寿命的最大的威胁恐怕就是疟疾和黄热病等热带疾病。
随着冰河期和地质构造变化,一些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少雨,因此也变得不适宜居住,许多当地群落会迁徙到远方谋生。有些人迁徙到了更干旱的地区,发现河流两岸因为定期法洪水的关系繁生了许多野生谷物,而这种谷物是可以食用且易于保存的,于是他们就定居在河流两岸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可以产生剩余物资来交易和进行祭祀等活动,于是有了祭祀和祭司演化出来的统治阶级,就这样一个个早期文明产生了(埃及和巴比伦)。文明产生的一个代价就是阶级产生,出现了劳动分工,被剥削的阶级辛苦劳作为统治阶级提供赋税劳役。比起原始氏族社会的人,这样的“文明”生活其实很艰苦,所以才有了各种对黄金时代的怀念和未来天堂生活的遐想。
无论我们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多么强都逃不过自然历史发展规律,我们的行为有意无意的促进了一次次变革。如今,古人向往的黄金时代逐渐在某些国家通过高福利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而这些也是人类未来的一大趋势。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够实现衣食无忧健康长寿的“黄金时代”。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