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新高考,我和女儿一起讨论如何选科

因为新高考改革,女儿刚上高一就要面临着选科的问题。上个周末,老师发了和选科相关的通知和资料,今天就要把要选的科目定下来了。

女儿初三的时候已经经历过一次选科,不过初三时的选科和高中还不太一样。就形式上来说,高中的选科不仅比初三要少一门,而且除了语数英之外,选哪三门是没有限制的。就课程内容和难易度来说,高中的课程明显比初中难了不止一个级别。比如女儿初中时学得很好的化学,高中时的成绩却并不理想。所以,这次选科也不能完全参考初三时的选择。

选科不仅意味着要选择哪三门课程来作为将来参加高考的科目,也是高中今后两年多要全力以赴的科目,更意味着今后考大学的专业方向,甚至是今后人生的职业方向。

没选的科目,在高一结束的时候就会参加结业考试,之后就再也不学了。所以如果定下了选择的课程,学了一段时候后,发现选的不好想要再调换重新选,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我之前零星地和女儿聊过几次,但都没有明确的结论。女儿有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纠结,我也理不清哪种选择更好一些。于是,周末的时候,我和女儿找了个时间一起把选科的事情好好分析了一下。

首先,我们要考虑到选择的科目对今后高考选报专业的影响;其次,要考虑到选择的科目对今后高考成绩的影响;第三,还要考虑自身对课程的喜好和擅长程度。(一声叹息啊,应试教育下,孩子自身的喜欢不得不排在最后一位。)

在语数英之外,我们要从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这6科中选出要参加选考的3科。这6科中,除了地理是女儿明确要选的,其他科目她都有点纠结。于是,在除去地理之后剩下的5科中,我让女儿用了排除法,先去掉最不喜欢的——这样,历史被第一个去掉了。

女儿问:“除了主观不喜欢,客观因素需要考虑吗?”我问是什么样的客观因素?女儿说:“我不喜欢政治老师,特别不喜欢。”嗯,我觉得这个客观因素还是很重要的。于是,主观有点不喜欢,再加上比较重要的客观因素,我们又把政治去掉了。

好了,现在剩下了物理、化学、生物3科,要从这里面选2科,其实这时候才到了最难选的时候。

我们先来考虑两门重点学科,物理和化学。如果为了今后高考报考的专业选择面大,物理和化学是必选的科目。如果选择了物理+化学,几乎所有的大学专业都可以报考;如果只选择物理,可以有90%以上的专业可以报考;如果只选择化学,可以有80%以上的专业可以报考;如果物理和化学都不选,那么只有50%左右的专业可以报考。

虽然物理对今后专业的选择最有利,但是,女儿物理学得比较吃力,我们也要考虑到,如果将来高考时物理成绩不理想,那么,再大的专业选择面对我们也没有什么用处。因为成绩的限制,很多学校很多专业我们还是报不了。嗯,考虑到这些,是否选物理这一科,我们先待定。

再说化学。女儿初中时比较喜欢化学,而且化学成绩也很好。但是上了高一以来,她不止一次说化学学得不太明白,期中考试的化学成绩也不是很好。女儿说,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我们不选物理,也不选化学,再去掉她最不喜欢的历史,那么高考可以报考的专业连一半都没有了,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四十。这样的选择面太窄了,而且剩下可报考的专业里也并没有什么她喜欢的专业。

所以,物理和化学,必须要选择一门。

在物理和化学两科之间比较,我让女儿考虑一下,在两科都比较难、成绩也不好的情况下,如果花费同样的努力和时间,哪一科的成绩更容易提高?如果上面这个选择不分伯仲的话,那就再考虑一下,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一科在学习时心情能够更好一些?

女儿默默地思考了一会儿,最后选择了化学。好了,3科选2科,化学先胜出了。

剩下的物理和生物,相对就好选了。不管是用上面我们已经用过的排除法还是比较法,都是生物更容易学、成绩也更容易提高。所以,生物也胜出了。

经过这一番分析和比较,对于选科的方方面面的利弊,我和女儿都清楚多了。因为想清楚了,最初的那种患得患失的焦虑也没有了。之后女儿虽然偶尔还会有像“其实生物也不好学”这样的想法,但也多是一时的感慨。因为,她也知道,目前的选择已经是充分考虑之后最好的选择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