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7.4-5:申申夭夭因乐天,不梦周公为知命

述而篇第4-5

【原文】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4 孔子闲居在家时,神态安详,和颜悦色。

5 孔子说:“我太老了,已好久没梦见周公了。”

【注释】

“燕居”,安居、闲居。“燕”通“宴”,安也,息也。

“申申”,神态安详、怡然自得的样子。

“夭夭”,和颜悦色的样子。

“周公”,商末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姬姓,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鲁国国君的始祖,曾两次辅佐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评析】

孔子心怀仁爱、悲天悯人。明知天下礼崩乐坏,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虽然为推广仁道主张而竭力奔走,却并不心浮气躁。因孔子乐天知命,俯仰无愧,故闲居时也就自然流露出神态安详、和颜悦色的气象。

孔子年轻时,满腔热忱于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常见周公。年老知命后,已知大道之行,有待时运。遂一心修书育人,以为后世传灯。因心气渐平,妄念渐息,故“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汉代名士贾谊评价周公道:“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孔子“梦见周公”,既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拥护。

有人因为孔子拥护周礼而批判儒家维护封建制度,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孔子推崇周礼,并不意味着孔子就反对比周礼更有利于践行仁道的其它制度,比如现代民主制度。否则,便难以解释为何最早将民主概念引进中国的是儒家学者,更难以解释何以自晚清以后,以王韬等人为代表的大批儒家学者会对民主制度极力推崇。

在疆域辽阔而交通和通讯技术极端落后的古代中国,其实很难找到比周礼更有利于践行仁道且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好比推崇飞鸽传书的古人若生活在现代,也必然会推崇现代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一样。如果孔子生活在现代,也必将毫无疑问地推崇更有利于践行仁道的现代民主制度。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在夏、殷、周的换代中,孔子通过制度的损益,看到了仁道政治的进步,并由此推知“其或继周者”,亦当更有利于仁道实践。可见,仁道政治实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孔子并非固执于周礼,而是笃定于仁道。只要更有利于践行仁道,以仁义为宗旨的儒家哪里会有不加推崇的道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63评论 1 16
  • 近段时间,我都在读<<鬼谷>>,我被跟鸟,独眼老人,用他存于心底的大善,大美,大爱,相互结合的。 假期里,我读了老...
    阳光红蜓清荷阅读 3,372评论 0 1
  • 1.有这样一个我从小到大听的最多家里所有人埋怨他:“烂泥扶不上墙,你将来只配做乞丐要着吃或者捡着吃”,我回想起...
    昂贵的青春阅读 1,599评论 4 12
  • 01 我们很多时候,总认为自己对,在事实上却是错误的。如果有了或谬心态,看待问题就会更客观更全面,至少至少可以减少...
    魏建强阅读 2,990评论 0 1
  • 周六李平一大早就起来了,和李凡约好在东方明珠塔处会面。见面时,十点一刻。太阳被云深深地藏起来,细风吹过也不...
    笔尖上的王者阅读 1,3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