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似锦、苏明玉、樊胜美疗愈你的《原生家庭》

昨晚追剧《安家》,看到房似锦参加街道马拉松健康跑,冲刺跑完十公里后说到的一句话泪眼婆娑。“你们是为了健康跑,而我是为了活命。”

一直觉得孙俪演戏演大劲了,把一个卖房子的精英演出来娘娘的范儿。看到这一泪目,才懂得了孙俪的用心。

方似锦,房家第四个女孩子,差点扔到井里死掉的,房四井。被爷爷救下后,从此也成了家里人的出气筒,姐姐们打,妈妈往死里打,她为了躲避挨打练就了越跑越快的本领。为了给弟弟要房款,妈妈不顾一切和她逼要100万。家里出了事,甚至用最疼她的爷爷来做人质。哪里有亲情?连做人的底线都没有。
不由得想起来去年的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她们的原家庭都典型的重男轻女型家庭,家里不是有身体虐待型父母就是有言语虐待型父母。追《都挺好》的时候写了《母爱的羁绊》书评。看《安家》想起来美国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这本书通过众多的案例,让你能收获三方面的知识:
*了解问题父母的行为模式
*认知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
*学会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本篇读书笔记是《原生家庭》中第三部分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父母的行为给子女造成的伤害,伴随着他们的生活挥之不去,会影响到婚姻甚至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世世代代。下面将通过具体方法,帮助他们重塑自我,活出自己的人生。

注意原谅的陷阱

以前的心理学图书都是认为原谅伤害者,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德国海灵格的家庭系统训练营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你对你的父母是没有原谅的资格的。千万不要说我原谅妈妈了,你需要学会感谢而不是原谅,你要感谢妈妈用她的方式把你养大了。

但是本书作者发现即便那些声称已原谅父母的子女,其生活往往并没有得到改善。他们仍为自己难过,仍存在心理问题。只有在父母努力求得子女原谅时,原谅才有意义。而作为子女,只有释放内心的悲痛和愤怒,把责任归还责任人,他们的情绪和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摆脱和父母的纠缠

在有问题父母的家庭里,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纠缠,其影响难以估量。
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有两类。一,子女不断向父母屈服,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首位。比如房似锦,比如樊胜美。二,子女对父母吼叫、威胁他们,或者和他们形同陌路。表面看似与父母分离,其实他们仍旧和父母密不可分。比如苏明玉,离家出走后,发誓不管家里的事情。但是她爸爸一有事儿她就生气,她就着急。无论顺从或反抗,只要你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他们仍然可以在情感上折磨你,继续控制你。子女要从观念、感受和行为等层面摆脱和父母的纠缠。在情绪激动时,避免与父母接触和对质。

自我界定

一个人不仅是家里的一份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对被伤害的子女而言,他们需要进行自我界定。
如何自我界定,可以采用“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的方法。反应是指受情绪的影响为自己辩护的行为。书中的案例是一个妈妈骂女儿自私。女儿说:“不,我没有,我总是为你着想,不管多累都会带你逛街、购物……你永远不满足。”
而回应,则是通过使用非辩护性回应,温和而坚定地表明立场。比如,妈妈对女儿说:“我和你父亲不想住宾馆,你真是个自私又忘恩负义的人。”女儿说:“您看问题的方式真有意思……让你们伤心我很抱歉,但我需要考虑一下。”

我的理解是,反应是针尖对麦芒,急于争辩、甩锅,不对这个事情承担责任。而回应是处理事情,不是和情绪沟通。这个案例对我触动很大,平日里我妈妈一说我,我就急眼,话赶话,就是反应过激,而不是回应妈妈。

不再自我惩罚

学会不再自我惩罚,要卸下为童年的不幸承担的责任,将责任归还责任人。

你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和内心的孩子对话。你可以对着自己童年的照片,大声说“你不需要为……负责!”这句话的中间加上你受到的伤害,比如“他们的忽视”“他们酗酒”“他们的殴打”。接着,重复刚才的句子,但句式改为“我的父母应该为……负责!”重复以上的练习,让你的感受慢慢适应新的认知。苏明玉就选择了放下,原谅妈妈,回归家庭,和爸爸哥哥们和解。

作者说,只有感受和表达愤怒与悲伤,才能释放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消除他的内疚和自责。不然,你还会继续自我惩罚。

克服直面父母的恐惧

作者说,以上的方法和练习,都是在为你与父母对峙做准备。对峙意味着你在深思熟虑后勇敢地面对父母。
与父母对峙的目的,不是报复、惩罚他们,不是让他们收敛,也不是发泄你的愤怒,或从他们身上寻找些补偿;而是为了直面他们,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告诉他们实情,并为你们此后的关系做出定位。
对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峙有效果。二是,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如果你对父母的恐惧、愤怒和愧疚没有解决,就会把这些转移到配偶和子女身上。

如何对峙,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写信如果父母患病或者过世,也可以写对峙信,不寄出去,将信的内容读给父母的照片听。
方法二,面谈。在此之前,你需要预测父母的反应。
比如父母说:“根本没这种事。”
你可以回应:“你不记得并不代表事情没发生过。”
再如父母说:“这都是你的错。”
你可以回应:“你可以将这些归罪于我,但我不会为你对我做的事承担责任。”
为了准备充分,你需要设想父母最糟糕的反应以做出应对。
作者说,不存在“失败的对峙”,因为你对自己和父母坦承了你生活的真相。只要有勇气迈出这一步,你就获得了成长,你将比过去更加坚定、更加勇敢。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养育孩子。身为子女,当我们受伤而无力挣脱时,一定记得向外界求助。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幸福的原生家庭可以治愈不幸的一生,而不幸的原生家庭一生都无法治愈。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个幸福的家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孙俪的新剧《安家》浑身都是话题。 片方早两年就买下了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版权,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出二次元风的短剧重...
    同无敌阅读 4,028评论 0 2
  • 是在樊登读书听了好几遍,当然学习心理学时各疗法流派也避免不了要探索到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原生家庭是我价值观树立的基...
    心动由我阅读 8,954评论 0 0
  • 作者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对子女造成的伤害。同时,本书不仅给予受伤子女挣脱的勇气与力量,还传授...
    晨峰_02c6阅读 3,558评论 0 0
  • 精精神神,无病无灾,若是谈死亡,就有点忌讳。忌讳那是害怕面对,也是一种自欺。我们是凡人,凡人自然看不透生死。恍恍惚...
    蝉翼呵呵阅读 1,612评论 0 0
  • 顾小轴阅读 8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