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果效应  第109次分享2017-11-05

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①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②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效应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禁果效应也是屡见不鲜的,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宜硬性禁止,应该善于做疏导教育。只有这样,才会降低禁果效应的强度。

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它有效。如果再有人变幻花样,举一反三,那么它的作用会得到更大的伸展所谓禁果效应,指一些事物因为被禁止,反而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更多地人参与或关注。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人为了赚钱便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诸如未成年人禁看的电影,不满18 岁莫入的网吧,限量供应的商品,以及疯涨的房价等等。有了这些充满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消费者,钱便有的赚了。

于是有人便出来提倡理智消费。提倡的结果是和者寥寥本人并非反对禁果效应。第一,商家的动机和人们的本能无可厚非。第二,它可能带来一些正面效果,如市场繁荣,只是希望它能有“度”。大量少年沉迷网吧和房价疯涨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