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很多人阅读《瓦尔登湖》的感觉,那美妙几乎无与伦比。于是向往的种子在之前很久就默默种下了。
前几日刚好要送一个孩子几本书,在朋友的提醒下,就顺便送了一本《瓦尔登湖》,同时也给自己买了一本。
书的封面颇喜欢,序言《瓦尔登湖:人与自然和美共存的赞歌》也写得非常入我的心。
我于是抽出非常安静的时间,来认真阅读这本书。
但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内心越来越泛起浮躁,于是改为一目十行,之后,再改为扫视,间或认真看一下有关景物的描写,很快,这本书在三个小时之内就阅读完了。我相信,以后我也不会再去翻阅这本书。
为何我不喜欢外国的许多名著,可能它们的盛名远远高于我的实际阅读体验;抑或我完全就是一个门外汉,是没办法走进文学殿堂的,一介农妇如我,注定只能在文学的门外徘徊了。
我其实是写作的门外汉,却又不知廉耻地评价起名著来,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但我又不想欺骗自己。
其实,《瓦尔登湖》为何被奉为经典,我想是因为其崇尚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理念。
一个人的需求其实很简单,但过多的攀比导致我们产生无穷尽的欲望,所以我们宁愿远离自然,瑟缩在钢筋水泥的狭小空间内,让自己变成了劳役式的小人物。我们其实不知道,人的生活需求是非常简单的,大大低于我们臆想的水平,我们在各种自认为必不可少的欲求中,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整天为房子、车子、票子弄得哀声叹气,紧张得要死。
为什么我说自己住在瓦尔登湖?我是有资格这么说的。我虽住小城里,但这个小城其实只是一个小镇,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气清新,环境卫生一流的好。窗外每天有鸟的啁啾声,甚至我家厨房的烟窗里还住了鸟的一家子,大约有四只,每天我做早餐时,它们会扑楞着翅膀唰地飞出去,落到枝头上。那枝头刚好触到我家厨房的窗户——窗外一片碧绿,下面有狗吠,有鸡打鸣的声音,鸟声更是成片,常常开会一样叽叽喳喳,不胜悦耳之至。
而我,每天只吃青菜、豆腐 ,不沾肉食。我已很长时间没去外面吃早餐。每天我会自己煮点白面,放点青菜,其味无穷。我常常听到我家的煮饭阿姨诉说,不知道买什么菜,感觉每天都在吃同样的菜,味道难以推陈出新。而我则很惊讶:无论我吃什么,都觉得美味无比,有时即使家里没有青菜,我就单煮几根面条,吃起来也是满口生香,满足无比。我算了一下,这样的生活,一天也不过十元钱左右。怎么样?与梭罗那时候比起来,也差不多。
况且,我会经常回农村小住。农村建的三层楼房,从打地基到装修,因为很多工程是自家人出力完成的,材料也一概批发,家装那一套,全部从原厂拿货,节省了很多钱,不像有的人建三层房要花几百万。
我们在自家屋后辟了一溜地,种了桃子、桔子、桑葚、杨梅、葡萄、柿子、枇杷、李子、枣子等等;花草有茶花、太阳花、兰花、百合、菊花、夜来香、仙人掌、美人焦等等,至于菜,四季轮换,应有尽有,自家吃还吃不完。
家的旁边就是湘江,支流里时常可以捞到龙虾、鱼之类的;山上有笋、野山菌、黄精、弥猴桃、乌梅、蕨、葛根、艾粑叶、茶叶等等,几乎是个天然的宝库。房屋背后就是衡山七十二峰的勾头峰,风光旖旎,前望湘江如带,飘逸若飞,神仙之境,天籁之音,莫不俱足。
夏天的晚上,阵阵蛙鸣,声声蝉叫,此起彼伏,欢欣热闹,仿佛在上演大合唱;夜宿村中,凉风习习,暑气全消,用不上风扇空调;冬天则木柴点火,暖意融融,家人围炉坐谈,好不温馨。
说到这里,诸君就知道我为啥读不下去《瓦尔登湖》了。因为我住的地方委实不比瓦尔登湖稍有逊色。我的亲身体验超过了阅读此书带给我的感受。
如若不信,欢迎来我家小住,我定当带着你,去山里转一转,听听鸟鸣,呼吸一下负氧离子,还可以垂垂钓,吃绿色蔬菜;当然,我还会送一些土鸡蛋、干包菜等诸如此类的给你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