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名的木桶理论说:一个木桶能装的水量,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一块板,而不是最长的那一块。由此推演到人生中即你的人生能达到怎样的巅峰水平,取决于最致命的短处,而不是靠自身优势。乍一听很有道理,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我觉得这个理论在应用到个人身上是有所欠缺的。首先,谁说一个木桶里装的就一定是水?可以是木块,可以是沙土,也可以是任何物质,甚至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仅仅需要在最长的那一块板上打上自己的标签,做一只特立独行的桶,让别人发现,依然可以很成功。在这个时代,短板少的人并不意味着更容易获得成功,更可怕的是你没有自我与标签。与其他人都一样,甚至在某些短板处也做得比别人很好,这不一定能帮助你突破自我。相反,寻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不断练习与放大,发挥优势,让更多人看到你的闪光点;同时在短板上利用网络协作来获取别人的帮助,这才是真正的扬长避短,取其优而补己之弱。如果你再看到自身的不足时,当还在纠结于怎样快速提高自己的短板时,你要懂得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同时也让你失去长板的优势。
其次,我觉得木桶理论更适合一个集体,对于个体则并不具有通用性。并且,如果你的优势足够明显,往往短板根本不会削减到你的最终结果。
中国的乒乓球一直在世界上体育史独占鳌头,原乒乓球教练蔡振华在对队员进行训练时,会仔细观察他的优势,并在后期加强训练,而对于不擅长的部分则不会浪费时间再去加强,这或许和正常人的思路不一样,但结果表明,这种训练效果会让优势得到极致的发挥。比如在训练中,对擅长正拍进攻的人从不要求反拍的杀伤力,因为赛场上足够多的正拍球和足够优秀快速的绝杀已经足够取胜了,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反手只不过是徒然耗费精力,而选手在赛场上往往很少有非反手不行的机会,在弱势还没彰显的时机便已取得成功。当然,对于一个集体它需要从全局考虑,把每一个细节都监管到位,以避免整体的失调。但作为一个集体中的个体,掌握几个必杀技,便已经足够优秀了,没有一个领导会要求你做一个全才,用到的和用不到的都全面掌握。难道你会要求一个设计师同时懂得财务和管理知识吗?这很明显就是在浪费员工的精力,现实中就应该让他去发挥自己的设计天分,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把本分工作做到极致,把每一个部门的任务明确划分清楚,并在特定工作中给予希望才是自我提高的关键。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阅读训练实验,实验中选择了两种阅读水平的人:一般读者和超群读者。在没有经过刻意训练前,一般读者的每分钟单词阅读数为90字,超群读者是每分钟350字。经过科学的阅读训练后,正常的逻辑会认为一般读者由于没有掌握任何技能,在加以指导必然会效果惊人,他们的阅读增速会远远超过后者,但事实却是一般读者的阅读速度提高不到两倍,而超群读者的阅读速率则接近原来的九倍。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刻意训练自己的特长,往往比弥补自身的短板取得的效果更惊人。一直弥补短板,你可能最终也只做到70分,但如果你善于挖掘优势,刻意练习,那么你很可能超越分值的极限。你是想一生忙碌地去做一个普通人呢,还是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突破呢?
所以,与其每一天在短板上进步一点,倒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回顾自己这一路走来,哪些方面做的总是比别人好一丢丢,又有哪些方面毫不费力就能胜任。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刻意地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提高,总有一天大家在提到你时,会情不自禁地在你的长板上贴上标签,并附上由衷的赞美,在别人眼中你便是一个擅长某一领域的小小行家了,而在管理层眼里,你也会变成有一个特长、能把某项技能运用到熟练的优秀员工。
其实,人们之所以喜欢去补足弱势而忽视了自身的优势,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害怕失去。如果我学不会某一项技能,会不会下次竞选某个职位时与机会失之交臂?如果我没有某个证件,是否会与有证的人拉开更大的差距,或者你看到的某个领域的专家在这一方面有超群的技艺,而自己所知甚少,又会想到我做的这么差,应该尽量这一方面的不足。
这就像上学时老师经常对你说的:你数学成绩已经足够好了,倒是语文和英语需要多下点功夫。我们总是强调短板,却忘了发挥长板。
这就导致我们害怕失去,却很少想过怎样去拥有更好的东西。怕丢了饭碗就不断补短板,与其这样费力倒不如思考如何升职加薪。总是在思考你和别人差距在哪里,倒不如去想你比别人在哪些方面更有优势。
所以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人生,多问一问自己:我练习过哪些才干,在哪些方面经常受到别人的表扬,最值得骄傲的事又有哪些。很多技能是我们靠先天优势和青少年时期练就的思维模式中习得的,一切经历也都会在大脑回路中留下痕迹。与其每天发现一个努力的方向,不如选择一条走得轻快熟悉的路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愿你我在今后的困境中,能不断放手前行,忘记自己的短板,通过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Chantelle Brown Young从小就患有白癜风,而对于有色人种,这一缺陷又被间接地放大了,从小她便在歧视中长大,不敢想象全身长满皮癣的女孩忍受了多少白眼。她从前自卑压抑甚至想过自杀,她承受了太多别人不敢去承受的目光。但与其在阴霾中度过一生,不如发挥自己的特长,活出自我。于是她开始健身,更关注自己的形体表现,努力塑造一个由内发散出信心的自我。并于2015年参加了巴黎时尚周,美国选美大赛取得很好的名次。在2016年被BBC评为年度最美女性之一。一开始在视觉上我们依然会有一些冲突和不适的感受,但她内在的自信和持久的专注练习,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心灵上的震撼,她是真正能打动我们的佳人,更是在人生低谷中逆袭的一抹色彩。与其守在自卑的阴影中顾影自怜,不如抛下一切世俗的目光,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