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在随笔《论求知》说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同类型的知识会塑造出不同的人格特质,而这些知识 ,这些“性格特质”会潜移默化浸染一个人的行与思,成为一个人独特的性格特点,甚至塑造出一个人性格的最大弱点。
而书本作为这些的承载主体,对人的影响极甚,你看过的书,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就会成为你的一部分。
读书其实是一个没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除非你是带着一种研究或考究的心态来读的。
书的种类众多,都可读得,读其或都能有所获益,但偏好一种类型的书,会使人在某种特质上有所凸显,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人的一项“标签” ,成为他人对你的重要印象。
众多书中,网络小说少读为好。一方面,这类书籍在质量上的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会使你浸染上某些不好,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欠成熟的特质。
混乱的语言,也许会对你的表达能力产生降维打击;无逻辑的情节,也许会影响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塑造出的单调人物,也许会抹杀掉你性格的多样性……
或许你会说,这只是个人娱乐行为,不是主动汲取知识的过程,对人的影响有限,但书本的神奇,就在于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尤其发生在你仅把它作为娱乐,而缺少警惕心的时候……
或许你会说,网络小说中也有许多的优秀作品,文笔精妙、逻辑严谨且情节引人入胜,但对比网络小说庞大的体量来看,这些作品的比例很小,想要找寻到,需要小小费一番力气。
网络小说的题材一定程度上,便存在短板,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人性格的良好发育,或许,把不同题材的小说进行拟人化处理,可以让人了解的更加明显。
穿越:逃避,寄希望于过别人的人生
“我”通过穿越,或代替他人,或改变生活环境,享受另一种人生。在这种构建中,完全把“现实”与之后的生活割裂,一方面,“我”在逃避现在的生活,一方面,“我”通过变成别人或改变来规避改变的风险。
即逃避现实,又不想改变现实,在矛盾中寻求发展?
重生:软弱,后悔有用?人生可以重来?
“我”的人生可以读档重来,在重生这一大bug下,我可以在已知未来的情况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修正,或改变人生重大遗憾,或开金手指走上人生巅峰。
人生需要在既定轨道上修正前行 ,现实中面对未知的未来如何选择还是会不敢选择?
言情:单调,人生只需要爱情?
“我”为“爱”而生,在“我”的人生里,有一段爱情等在那里,我人生的重要事件,都是为爱情服务的,其他的“亲情”、“友情”等等都该为“爱情”让路。
人生具有丰富性,一味期待不知存在与否的爱情,是不是太浪费了?
网络小说本就是各种幻想的产物,与现实相去甚异,也许你只把它当做娱乐我们的生活调剂品,但并不能把它从读书这件事上分离出去。
当你过多汲取单纯、逃避、超现实、软弱等潜在情感时,就需要更多的对立性格特质在平衡。读大量网络小说,也就需要读大量更具文学性和丰富性的作品,来减轻影响。
所以,多读书,必要读大部分好书,网络小说少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