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孩子的表扬是不是经常脱口而出“你太棒了!”“太优秀了”......这样说就容易将孩子引向“固定性思维”!
那如何正确的赞美?将孩子引向“成长型思维”?
强化她好行为的内在动机。
举几个例子:
比如孩子认真学习的时候,妈妈不要夸奖“宝贝,你真棒”,而是要去观察孩子认真学习的好处是什么。
如果发现他做题做得很快,这时可以做出很惊讶的样子,说:“哇,这么快啊!妈妈注意到你刚才学习的时候特别专心,果然题目做得特别快。
-------那孩子就明白,专心学习的好处是“题目会做得更快”。
如果看到孩子的题目做得都对,就要问他:“是不是刚才偷偷检查了,怎么正确率这么高?”
--------那孩子就明白,自己检查可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如果看到孩子把自己做错的题都标出来了,可以夸他:“你这个孩子可真有心,把错的题都标出来了,下次肯定不会再错。”
----------那孩子就明白,重点看错题,下次就不会再错了。
把孩子学习行为的内在好处找出来再进行表扬、强化,这种行为就会慢慢坚持下来,形成习惯。
物质奖励
慎用物质奖励,根据著名的“德西效应”:当一个人进行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外在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
所以内在动机是更加重要的,是让孩子在面对困难的任务时坚持下来的最宝贵的力量,是应该被我们珍视的,我们绝不能在孩子学习时给他与学习无关的外在奖励。
给予物质奖励的时候,要将外在奖励的原因引向内在好处。并且强化奖励物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
不能说“你考得好,妈妈带你吃大餐”。
考得好和吃大餐本身没有关系。而是要说:“看到你考试前就好好复习,努力准备,把知识复习得很扎实,还真的取得了好成绩!这段时间学习累了吧,带你去吃大餐,犒劳一下自己。”
----------这样孩子就明白了,好好复习这个行为有用,能得到好成绩,这个才是内在好处。
吃大餐是对自己辛苦复习的鼓励,它的作用只是加强了喜悦感和成就感,这样也会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关心他的,而不仅仅是在乎他的成绩。
以上总结:
什么叫内在好处?就是孩子这么做了,让他自己感觉好,某些技能得到了提升,这个好处是行为本身带来的,不是家长赋予的,但家长可以指引他一起发现和看到这个好处。家长在表扬和给予物质奖励时都要对孩子行为的内在好处进行鼓励,孩子就有了保持这个行为的内在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