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几个朋友一起聊天,大家都惊叹于微信的强大,这个将微博,QQ,支付宝,淘宝集成在一起的怪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通信、购物、旅行....."两指滑动之间,轻松搞定。听说美国硅谷都感叹徒弟已经将师傅远远甩在后面,甚至听说美国硅谷众多公司开始纷纷山寨微信,但是聊着聊着,大家似乎开始意识到微信的危害,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了,专注力变得越来越差。
现在技术让我们能够随时在线,大多数人已经把“随时随地”变成“无时无刻”。结果就是,无论什么时间,无论在哪里,人们总是忙着工作、发邮件、接听电话。调查显示,67%~80%的手机用户会时不是地检查有无新的信息、提醒或电话,哪怕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手机的铃声或震动。其中有67%的人出现过“铃声幻听”,这让他们再次检查毫无动静的手机。碎片信息源源不断地涌入,挤占我们的脑容量,让我们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入、广泛、超前的思考。
若长期以往,我们处理信息流的效率越来越低,人类所拥有的创造力变的可望而不可及。这种局面或者这个习惯如何破呢?有什么方法可以不被手机干扰呢?有人说,那就拿开手机不看呗,但似乎你总是会忍不住去看。《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会给你答案。
作者:特奥·康普诺利,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教授,荷兰自由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多家跨国公司(如壳牌公司)企业指导顾问。康普诺利教授的研究领域极广,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神经学、生理学到企业管理,他擅长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梳理整合,并以简明、有趣、实用的方式向大家普及。其著作《慢思考》《压力:亦敌亦友》《工作和家庭中的压力管理》长期占据欧美畅销书榜单。
《慢思考》这本书剖析了大脑的结构,从生物学方面说明如何解放你的大脑,让方法更具科学性和适用性。我看完后,应用在我的工作生活中,让我再学习效率和创造力上大大改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ABC模式改变习惯。让我们逐渐能远离手机。
先来看看以下情况,有多少个目前跟你符合。
1.在工作中,我常常同时处理至少五个任务。我不断地来回切换,通常不会一次完成某个任务。
2. 我再做其他事情之前总是先检查电子邮件。
3. 我在线的时候,如果有人找我,我通常会先说“稍等几分钟”。
4. 我上厕所的时候也保持在线。
5. 我的睡眠时间通常少于7小时。
6. 我常常处于持续的(低)压力或紧张状态中。
7. 在我工作的时候,连续45分钟不受干扰(没有点哈,没有电子邮件、也没有短信)的情况一周最多出现两次。
8. 就算没有外界干扰,我也很难集中精力持续半个小时阅读一本书,或者一份很重要但很长的报告。
你回答“是”的次数越多,说明你急需改变习惯。
果壳里的三种脑
如果你想发挥大脑的最佳潜能,你应该了解他的基本工作机制,然后你才会知道,该如何妥善利用你的大脑,达到理想的智力生产水平。请看片段:果壳里的三种脑,P15~19页。
过去二十年来,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在理想情况下,这三种脑配合无间,帮助你达到最佳的智力表现,但某些时候,他们又会相互竞争。
慢而成熟的思考脑。思考脑运转的速度很慢,他需要你持续地投入注意力,保持专注,所以它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考虑到本书希望达到的目的,我必须在此强调:思考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所以它的工作机制有点类似串行处理器。
快而原始的反射脑。在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把它叫做”刺激驱动系统”,有点儿像拍立得-“咔嚓”-一声,照片立刻出来了-因为这套系统做出的判断的方式非常极端,它只管此时此刻,其他什么都不问。对反射脑来说,它做出判断的依据不光是你此时此刻看到的东西,还包括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平衡感、温度、疼痛、加熟读和社体感知等构成的整体的感官世界。因此,我们的反射脑完全是被动的,无法进行预判,也无法思考眼下的情况。
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每天我们的大脑都要几首数十亿字节的信息,要是任由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地堆放到一起,那么大脑永远都不会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将信息进行分类存储,以备后用。这项工作由存储脑来完成,它就像一个庞大的团队,由数百万个关系紧密的图书管理员、档案员和编目员组成,这个团队只服务于一个客户-你!通过吓呆的功能性大脑扫描技术我们发现,思考脑和存储脑保持着平衡:其中一个激活的时候,另一个就进入休息状态。
片段中说明了大脑三种脑系统:“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三种脑的运行机制不同。小明分享了他工作中的例子,小明是个促动师,经常遇到一些棘手困惑的问题,想的时候蛮纠结的,这个时候不是睡觉,是去洗澡,洗澡对他而言还是个蛮有创造力的时刻,很多问题都会在洗澡时灵光乍现,能突然出来好的Ideas,这就是一个思考脑和存储脑分别发挥能力的时候。想纠结问题时,思考脑在工作,洗澡放松时,存储脑在工作。还有就在早上开车,经常会听一些音频书籍,听着听着,就开到公司了。这开车其实就是反射脑在工作,它这时能工作,也是反复开车后形成了潜意识行为。
而习惯其实也是反射脑来发挥作用,它的好处是不费劲,反应快,坏处时比较极端,不分好坏,若培养了一个好习惯,它能帮到你,若有一个坏习惯,例如老看手机,要如何改变系统呢?
ABC日志分析
要改变习惯,首先要看到系统,而ABC日志分析就是一种观察自己习惯的方法。片段:ABC日志分析,P217页。
要理解、学习和改变习惯,“ABC分析”是最简单的,而且非常有效。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前因(Antecedent)、行为(Behavior)、后果(Consequence),有时候这三部分也被称为“诱因(Trigger)、行为/习惯(Behavior/Habit)、奖励(Reward)”。
长话短说:要想改变习惯,我们必须仔细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奖励;然后,你可以改变、消除、避免诱因或奖励,或者二者同时改变;由或者你可以保持诱因和奖励不变,只改变中间的行为方式。
要想改变某个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写日志也是个好办法,不用写很多话。用简单的推文形式就可以。
每一次发现习惯出现,请立即记下当时的环境、你的做法及其后果。
用ABC日志分析来看不自主看手机。小张对自己进行了ABC分析:
诱因:往往事手机提醒、铃声、消息等
习惯强烈程度:顺手就去打开手机。程度8分;
后果:1.浪费时间;2.想做的事没完成;3.计划被打乱。
我们就可以用去掉诱因的方式,例如将手机设置为震动,将手机防盗看不见的地方等来尝试改变。若是还是忍不住去看怎么办,可以用改变后果的方式。有的小伙伴会问无法对习惯进行ABC分析怎么办?就是找不到诱因怎么办?这时可进行腹式呼吸,先将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停顿一下。再来理性分析,往往可以找到诱因。聪明的人已想到了,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关闭思考脑,让存储脑出来整合下。
改变后果
改变后果进行使用了,看片段:改变后果,P221页。
如果你想改变某个行为的后果或奖励,那么可能应该使用强大的普雷马克原理。人们对已这套方法的研究十分深入,自古以来它就是全世界父母常用的利器:“你的吃至少两勺菠菜,然后才能吃甜点。”它的原理是:如果某个低频/不太愿意做的行为后面总是紧跟着一个高频/想做的行为,那么前一个行为出现的频率也会升高。
以小张不自主看手机为例,我们知道高频行为:看手机,低频行为:完成任务。可以设定完成一个任务后,玩手机15分钟,可逐渐减少玩手机的时间,这样就慢慢养成了专心完成一个任务的习惯。让我们远离手机,也是同样的原理,你Get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