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誉安 Day88@365日更营
今天是清心冥想的第十二天。挺神奇的感觉,三十多年都没有“习惯”的概念,通过一天天增加起来的热更天数,还有一本本的樊登读书中的听书记录,我也算是在真正体验所谓习惯成自然。现在增加进了冥想的练习,至少每天的开始是通过这十几分钟,给大脑一个清理缓存的机会。
今天的学习内容,其核心的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产生了交集。拿冥想来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失望和悲观的情绪是不建议的。而反之同样如此,当收获超出了预期的设想,也没必要兴奋和骄傲。冥想应该是寻找到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平衡的状态。
比如古语所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从互联网的浪潮滚滚而来开始,“不忘初心”这个口号凭空出世。很多场合,尤其是很多企业都把这句话当成了激励员工的口号。很多人也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签名。那么什么才叫不忘初心?初心从哪里来,又会向哪里去?
当我开始询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实际上仅仅只在“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理解边缘徘徊。所以如果自己的初心在哪,是什么都还没有确定,那么不忘就缺少了最基本的逻辑基础,那么还拿来的“不”呢?就好像初心从未在脑海中出现过,怎么能对初心给予任何的期望。
不忘初心指的应该是一种初学者般的学习心态。当我眨眼间即将面对不惑之年,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出现了非初学者心态的人。仔细一想,原来是符合了“视网膜效应”的规律,只是关注的点聚焦在了这个话题上,所以才感觉到身边的这种状况多了起来。
这点也正应了冥想课中的一个观点。即世上的一切本早已存在,仅仅是我们的视线与其产生了交集,所以才出现了“拥有”的概念。而且更不用说从真正意义的角度上去看待“拥有”。进而递进出来的概念就是,既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拥有。那么同理可推,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失去可言了。
冥想所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就是心绪难平的波动,我自己的体会也确实如此。脑海中基本上是无停歇的出现各种想法,甚至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这也正是我练习冥想的原因之一。
但凡练习,讲究的是一个持之以恒。所以情绪的波动,必然导致心态容易向两个极端摆动。这两个极端就是悲观和骄傲。这中状况很像我刚刚完成的测试,其产生的波形图就是一段段的连续波动,里面图线的高低起伏,波峰和波谷就代表着“极值”的存在。而我们对于数据的“过滤”,就是如中庸一样,从波动中拟合出平缓的直线,往往是用均值来表征整体的趋势。
对于冥想的兴趣还真不能用来当做我们所要摸索出的真正的兴趣,通过冥想能够激发出的对于我们自己生活某些方面的兴趣才是真正应该明确下来的兴趣。
晚安,昨天的我。
你好,明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