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中,才有真味道

两个孩子似乎先天生了西方的肠胃,喜欢那些面包果酱奶酪沙拉之类。而对于我用心烤制的面饼几乎没一丁点儿兴趣。为了"引诱"她俩回归传统,不被"全盘西化",我在面饼上放了蕃茄洋葱奶酪之类,她们才稍稍赏脸,而刘老师却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我做的是非面饼非披萨的四不像,还是什么不放才好。

我也是黔驴技穷,在做饭这么个小事上遭遇两难困境,为了帮孩子找到"文化自信",用的方法却似乎暗含着不自信。在我们这些老男人,面饼里麦粉的香味就是最可珍爱的,值得咀嚼回味。左手摸右手也是最有感觉,熟络亲切自然默契。而在这些孩子,她们拥有只认浓香的味蕾,能吸引她们的还是得有些新奇特点。

这跟大环境相关,没办法的。我们七零后,小的时候,只有年节、生日或来客人等特殊日子才吃得上白面,能吃到馒头根本不需就菜。

你看,贫贱并不完全是坏事。缺失,在某个时刻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来。

懂得平淡中的味道,需要岁月沉淀吧。而对于孩子,成人注意于环境的营造也很重要。在低年级,我们尽量避免孩子接触电子媒体,我们尽量提供美味高品素食,也是为此。我们越来越把生养我们的大自然,放在对立面对待,这是不健康的,短视的。不排斥科学,而有意识回归自然,浮躁、急迫、焦虑、孤独感等系列病患可得疗愈。

静不下来,停不下来,已是现代人的特征。一定要这样吗?其实,我们经常忙得连自问自省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一位朋友要在德国组织"浸入式德国文化夏(冬)令营",费了许多心思准备却仍然颇为踌躇。担心目标对象并不买账。她说,大家习惯了消费型旅行,一天换一个地方,被新奇感簇拥浸泡着,要在一个地方住下来,会认为浪费时间。我鼓励她,任何事只要方向是对的,只要是面向未来的,总要有人先行。从经营角度,也是抢滩,占得先机。道理没错,但要蝗虫脱离大部队细嚼慢咽,谈何容易!大家似乎都被一股力量催迫着,去更多地方,我要,我还要……

想起带同事们站桩的经历。他们以为我练什么"神功",希望可以带领大家一起。我很肯定地告诉大家,我练的玩意儿说简单得没法再简单,但你们坚持不了。自然不信不服。头一天有七八个人吧,两周后便只有一个人可以坚持。枯燥啊,平淡啊。真的平淡枯燥吗?能跟自己的身体真正在一起,细心体察自己的呼吸和气血,有意识调整姿态间架,可以无限地向内向细微处探索感知,怎么可能枯燥呢?

平淡的东西,多是看似平淡。我们需要保护和再发展渐渐钝化的感官。从自己入手,从身边的人入手,尤其是孩童。

古圣先贤们嚼着菜根一样可以享受生命的欢娱,贫居陋巷照样勉行仁德。人的一辈子,无论你如何折腾,风光也好,落泊也罢,味道的差异还在于自己的感受。平淡中品出滋味也算是一种功夫吧,如今,要做到甘于平淡,的确更难,我们已奢华惯了。

相对于上个世纪,我们很难找到一处较为僻静的地方练"功夫"了,要引领孩子在某些方面意味着要自己动手造一个"桃花源"。华德福学校多选址在深山老林,这是原因之一。没钱,这也是不必隐讳的。逆水行舟啊,整个社会都是重口味,避居深山十年磨剑必需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婉子去了马来西亚,打卡马六甲。快过年的时候出去,也许要在异国跨年罢。 酒井点赞,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不管。 ...
    鲁长安阅读 929评论 0 0
  • 我不喜欢总结过去怎么样,仿佛这就是一年的收成,好好坏坏都该进仓去。 2017我曾经想着很多要做成...
    青浅_33阅读 1,859评论 0 1
  • 不要对我期待太多,我怕我终归会辜负你。我承受不起你的嘱托,那也是我沉重的负担。
    林夕西阅读 559评论 0 0
  • 别的就不多说了,纠结了一天为什么代码没问题,动画片段animation也K了,手动预览的时候也是正常播放的,可是为...
    罗斯基阅读 3,5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