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吻,忠实的守护者

蚩者,海兽也。 汉武帝作栢梁殿 。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

“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

又说,鸱吻是龙的九子之一,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吞火。


鸱吻,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常见的一种建筑构件,一般用在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作为装饰。别小看它,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首先,它位于正脊两端,能严密封固正脊和屋檐的交汇处,雨水从交汇处容易渗漏,鸱吻在此严密封固,即稳固又不渗水。

其次,可以防火避雷。

其三,鸱吻有避火灾的文化象征。

其四,它常用于宫殿、寺庙等皇家建筑,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

其五,它的艺术造型和建筑功能完美结合,使中国建筑和谐统一更               有美感。

鸱尾一次出现在晋代之后的记载,最初的造型像鸟或鱼的尾巴;唐代以后出现张口的兽头,改称鸱吻;宋代以后,出现龙头鱼尾张口吞屋脊的形象;明清以后就定型为双眼瞪目、张口吞脊的龙吻,尾部上卷雕刻龙鳞。

鸱吻的造型一般是龙头张着大嘴,吞着正脊,龙尾向上翻卷;也有龙尾连着正脊,而龙头居上,背向屋脊仰望苍天的;更有吞含屋脊和仰望苍天的二龙一上一下龙尾相联组成一座正吻的。

简单的游脊和甘蔗脊多用于耳房和偏房;雌毛、纹头脊多用于住宅等普通建筑;哺鸡、哺龙则用于寺庙、祠堂之厅堂建筑,还有更复杂的鱼龙吻脊和龙吻脊,多用于寺庙的殿、楼建筑上

鸱吻整个线条极富动态;两吻之间的正脊高大,用砖和瓦拼合而成,有的用筒瓦拼成透空金钱纹,既增加了美观,又可以减少对风的阻力,增加正脊的稳固性。


当鸱吻被赋予这么多寓意之后,它就一直默默站在屋脊之上恪尽职守,无论风吹日晒,展翼昂扬,成为忠实的守护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