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仰慕名校,不仅仅是它的师资力量,还因为它所能提供的平台有多大有多好。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声音,你应该考名校,你必须考名校,这些长辈们的期望不只是为了他们的虚荣心,更多的是为了你,为了你的将来。
不是说非名校的将来一定不好,也不是说名校出身的必定厉害。也许需要一些事情来让你认识一下所谓名校的优点。
名校一般会占用更多的教育资源,正所谓人往高处走,名校就是高处,优秀的教师会像飞蛾一样扑向明亮火光的名校毋庸置疑。而国家对其所付出的其他资源也是二流大学的数倍,可能更多。这样的大学有着用不完的资源,它就能利用人才效应产生更多的科学的回报,这些回报又能吸引更多的资源。强者越强,弱者自便。
有人说资源只是外力尔,重要的还是自身,对也不对。一般举例来说企业应聘时讲究效率,那么问题来了,名校的校招极其火热,二流大学的却平淡无奇呢?终究还是名校学生里一百个可能就有九十个符合条件的,而二流大学一百个里能出十个,或是二十个?如果你是企业HR,如果让你来招聘,你会选择什么学校来招聘?
所以二流大学的考研队伍越来越强,而名校的保送名额越来越多是为什么?二流大学的学生可能因为没有校招,也可能是校招规模极小,而选择再次学习,只是为了换一个可以入企业眼里的“名校”。一个平台而已,你会这样说吧。
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那么我再说一件事,学校里一般流传着金九银十的说法,是指这是企业入新的最佳先机,读过那些成功要素书籍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是通用的说法,先机先人一步,步步先。可是二流大学没有校招就要给你的课程排的满满的,或者要求你集中实习,让你做着也许你并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是个人都能做的事情,而且你只能付出体力,却收获了吃苦耐劳精神的“实习”。
我不明白学校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并不愿意从事本专业事业的学生去干它定下的实习工作,而且把分散实习的名额定的极少,是为了方便管理吗?第一平台(母校)的机会,第二平台(企业)的壮大,前者重在资源,后者才是强调自身能力,可是资源的匮乏会一定程度上抑制你的第二平台,敲门砖有了你却找不到门。
二流大学,这是社会赋予我母校的名字,它原本的名字记得的人大概只有我们这些走出来的人吧!我并不愿意听到二流大学四个字,因为它和其他的大学一样,给了我四年的回忆,我讨厌它,但是我离开的时候会是舍不得,我肯定我会舍不得的。人就是这样奇怪,拥有的时候各种嫌弃,但是唯独不能失去,因为会不舍。
尽管学校剥夺了我最佳的实习机会,让我在学校定的岗位里被迫学习吃苦耐劳精神,我也只能寄希望我做的好些,因为母校,我即将对你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