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人具有趋乐避苦的天性,人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是为了追求快乐。他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
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在他的《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中也曾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的。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句话来自《论语·述而》。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乐以忘忧”的人,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论语》中,共有三十多个“乐”字,却没有出现一个“苦”字。
快乐作为人正面情绪的原型,古往今来,东西方的哲人对其的研究从未间断,但你了解快乐么?
我最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快乐才够“爽”?
什么是心流体验?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以下体验:
打王者荣耀从早上一晃就打到中午还根本停不下来,吃饭也食不知味;
编程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其他人跟你说话都听不见,心中只有代码;
冥想渐入深意识阶段,天地万物仿佛全部消失,只剩下自己的呼吸;
在手术台上全神贯注处理一台繁复的手术,忘记了时间、饥饿和疲惫。
或许冥想、游戏、编程、手术并不是你的工作或爱好,不妨换一项你喜欢的活动,比如从摄影、阅读、爬山、潜水,亦或是人(zhui)际(qiu)交(nv)往(shen)中总获得过此类体验。
这些体验共同的特点是:
• 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 高度专注一直到结束
• 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 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 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挑战与技能之间达成平衡
• 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 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即我们沉浸在某件事情或者某个目标,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爽”,也称之为“心流体验”。
“心流”隐含的意思是许多人形容自己状态最佳时一切灵思泉涌、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或许每个人做的事情不相同,但对“心流体验”的描述都大同小异。
心流产生的原因?
在《生命的心流》(Finding Flow)一书中,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以下列的方式描述了这种“心流”的感觉:
想像你正从雪坡上滑下,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身体的动作上、雪屐的位置、从你脸庞呼啸而过的空气,还有身旁飞逝、被雪覆盖的树木。在你的知觉里,容不下任何冲突或矛盾的空间;你知道只要稍微分神,就有可能让自己脸孔朝下埋在雪堆里。这趟滑雪是如此地完美,让你想要永远这样下去。
但心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心流的产生与我们对完成一件事或一个目标的能力水平和这件事情对我们的挑战程度息息相关(如上图所示):
1.高能力水平&低挑战程度,我们做起来会很放松,容易产生“掌控”的感觉;
2.低能力水平&低挑战程度,我们对这件事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无聊,甚至进入“淡漠”的状态;
3.低能力水平&高挑战程度,我们开始产生焦虑;
4.中等能力水平&高挑战程度,我们会有“觉醒”的感觉,比如兴奋、紧张和激动;
如此可见,真正想要进入心流状态,需要自己的能力与所要做的事情的挑战难度都比较高,并且能力与挑战难度相等。
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在《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是这样描述心流状态的:
在目标明确、能够得到即时反馈,并且挑战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会开始凝聚,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由于心流发生时,人必须投注全副精力,意念因此得以完全协调合一,丝毫容不下无关的念头或情绪,此刻自我意识已消失不见,但感觉却比平日强烈,时间感也有所扭曲,只觉得时光飞逝,瞬间已过数个小时。一旦整个人的身心都发挥到极致,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价值百倍,而且生活本身就会变成目的。在身心合一、专注的情况下,生命终将获得极致的发挥。
不过人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在2004年TED上的演讲(详情见文末)中提到: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能力和调整事情的挑战程度来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假设某人处于“觉醒”状态时,心念会变得专一、主动而投入,但还不算坚强或掌控一切。如何进入更愉悦的心流状态呢?答案很明显,就是学习新技巧,提高能力水平。如果处于“掌控”的状态,同样也能获得快乐、坚强、满足的感受,但仍缺少全神贯注、全心投入及办理要事的感觉。那么达到心流状态的答案便是:提高挑战的难度。
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以下Tips或许能帮到你:
1.调整自己的“能力”和“挑战”:心流体验来自个人能力和目标挑战程度的平衡,尽全力接受挑战,并达成目标,即有可能产生心流。
2.清晰明确的目标:当我们面对清晰明确的目标,而实现此目标需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法或具备行动准则时,便较容易达到心流的境界。如果我们缺乏清晰准确的目标,便容易分心,难以贯彻始终;而目标越明确,我们对于“能力”和“挑战”的把握越准确,也越能够持续投入精力,获得循序渐进的经验感受。
3.寻求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心流活动的另一大特征。反馈让我们知道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在完成每一步骤之后,立刻判断是否应作出调整,避免反复碰壁而消耗热情与精力。
4.掌控注意力:注意力是我们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它宛如一层滤网,分隔外在事物与内在体验。人的一切价值,可以说都是他注意力的产出。不断问自己“什么更重要”,直至逼问出“什么最重要”,然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通过学习追求值得过的生活,学到什么是令人死而无憾的事情。
5.对生活充满热忱,克服工作倦怠:饱受集中营的虐待和摧残后,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道: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自由--不能被剥夺。或许你并不那么喜欢现在的工作,但如果并不想采取离职这样激烈的手段,仍可以赋予其重大意义。只要它能帮助我们成长,必须先把它做好。
6.享受社群互动的心流:希腊文中的“idiot”,原意是“离群索居的人”,可见断绝社群互动对人心智的影响。但想要享受人际交往的心流,也必须付出代价。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定不想浪费在别人身上。此时,社群学习便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一个价值观趋同的社群里,彼此都更愿意花时间关注对方的目标,实现共同成长。另外,家庭作为最私密的小社群,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在意的事。不求回报地“浪费”足够多的注意力、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多的注意力在我们的伴侣、孩子、父母身上,关注他们的成长,这是幸福的关键。反着来看,一个婚姻幸福、家庭和谐的人,一生可以省下多少注意力在完成自我实现上啊!
诚然,我们无须体验心流也能感到快乐,比如:葛优躺、刷微博朋友圈或和追肥皂剧。这些时刻固然值得珍惜,但不得不说此种快乐十分脆弱,需要借助有利的外在环境才能产生。与之相比,通过心流体验产生的“爽”,是我们通过主动选择塑造所得,对个人意识的拓展与成长大有裨益。
画家拿起画笔,勾勒内心的美景;音乐家拨动琴弦,展现内心的旋律;作家奋笔疾书,书写内心的故事;他们的生命流淌在绘画、演奏和写作时的一个个专注投入、浑然忘我的“心流体验”中。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