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营的旅程已经过了1/3,而我开始有些迷茫。
刚开始期待精读营,是因为我以为会看到很多老铁,读书时碰撞出属于自己的思想。
每日的打卡,我会看自己的,也看了很多老铁的。发现大部分都是对于书中知识的总结,最多加入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初时我每天也只有少数的时间用来读书,而用大量的时间用来修改查阅。
初认为精读营写下的感想是那种随着知识的散发碰撞就是各种,奇思怪想。甭管正确与否,算是发散自己的思维,记录下自己的灵感瞬间。就如头脑风暴这个游戏一般。
而后我困惑:我发现自己走不出作者书本的那个框架,我走不出作者的思想。《好好学习》这本书中说,你要了解作者写的东西,同时你还要知道哪些作者想写而没写的,作者没写而应该写的:在哪些观点上,作者比前人有突破?哪些理念其实是换了一个样子的包装?哪些问题,其实别人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其实很多读书时你那一瞬间产生的灵感是很多的,但是如果当时你不去记录下来,可能过后你再去回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种感觉。这也许是我们读书时一定要带一支笔和纸的原因吧。
这几天持续的在小伙伴的文章里看到元认知这个课题,我们参加精读营不就是为了突破自己的元认知,找到自己的路吗。
也许是我的认知框架还不够深不够大。但我会想这次精读营举办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希望我们读透一本书,然后结合书中观点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去深度思考?还是,写出一篇很好看的文?亦或是写出一篇让别人读了,很有启示的文?
其实只有800字而已,要想完成每天都很容易。但为什么每天都迟迟无法下笔?为什么,写完左右修改却总是不满意?这让我想到了写作马拉松。是不是我们精读营也是这种思想,无论观点好坏,无论文笔,将在读到某一段时的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下来,不要去刻意修饰,不要去刻意调查别人的思想。然后别人也是这样去做,这样可以看到每一个人读到这段话的真实想法,从而去想为什么读到这段话时,别人是这样想?而你是那样想的?是不是你进入了一种思想的认知误区而不自知?
用质疑的态度去读书,用实践去印证书中的道理,而不是用崇拜学习的心态去读书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胡说八道之感想文/5305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