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生人,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12年获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其创作的马克思铜像于2018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由中国向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赠送。
老子、孔子,季羡林、费孝通,马克思…雕塑500余尊名人像,他有啥诀窍?
“我要用手中的泥土、用雕塑的手法把他们塑造出来,去留住哲学家的思考、科学家的思维、教育家的思想,以表达我对祖国五千年文明的敬意”
问:您从江南山水中走来,以一柄塑刀,赋予泥土以人的精气神。回顾您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您认为有哪些影响您一生的关键节点?
答:我1962年出生于江苏的一个书香世家,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的藏书。父亲是中学老师,国学功底深厚,从小就教我学习古诗,我每天早上必须背完一首诗再去上学。他还教我绘画、书法。从那时起,我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参加过四次高考,在1978年、1979年两次以一分之差落榜,第三次被无锡工艺美校录取、学习雕塑。毕业之后,我觉得不甘心,又继续考大学,到大学里深造,完成学业后留校工作。
后来有机会到欧洲、美国去做访问学者,看到了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也有机会接触到当代艺术大师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对我触动很大。在学习访问的过程中,我再回眸中国文化,更加感到我们的文化是不可取代的,它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思考和价值。我不断对比思考中西文化,提出了写意雕塑的主张,所谓“写意”,就是把我们今天对世界文化的吸收,融会到中国的史学、哲学、艺术学当中,创造出有当代意义的雕塑。写意雕塑正是弘扬中国写意精神、弘扬中国美学传统的艺术追求。
问: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您塑造了多位中华杰出人物,“为时代造像”“为文化造像”。在创作过程中,您有哪些收获和体悟?
答:1991年,著名书画家林昌午邀请我为他的父亲——“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塑一尊半身像。接到邀请后,我认真研读林散之先生的诗歌著作、品味他的书画作品,感受先生的文化性情,创作了这尊作品。雕塑完成后,受到林昌午的肯定,他说了一句“父亲活了”。这可以说是我塑造中国文化名人道路的起点。
吴为山创作季羡林像
1995年,我应季羡林资料馆之邀为季老塑像,为此专程拜谒老人。见到季羡林的一瞬间,我就怔住了:这不就是一尊典型的东方智叟塑像吗?此后,我又塑吴作人像、费孝通像、顾毓琇像、杨振宁像等。渐渐地,我的创作范围又由现代文化名人扩大至历史文化名人,比如老子、孔子等等,这些人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符号。我要用手中的泥土、用雕塑的手法把他们塑造出来,去留住哲学家的思考、科学家的思维、教育家的思想,以表达我对祖国五千年文明的敬意。
我认为,用雕塑的手法把他们塑造出来,不仅可以展示一个时代的风采,更能展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当然,要想塑好名人雕塑,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行的,要深入研究塑造的对象,品味他们的人生经历、研读他们的作品、琢磨他们的生活习惯,自己读懂了塑造对象,才能造出传神的塑像。
几十年来,我热爱中国文化的初心不变,我坚持以中国文化名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为素材来进行创作,到目前已经创作五百多件雕塑作品,在中国大地、世界各地展出。这些雕塑人物饱含着中国文化精神,他们的脸上刻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沧桑,表现出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呈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每一次跟大师交往、创作他们的雕像,都是修炼和领悟,是求艺、更是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