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我的农村家乡,一年只有两个隆重热闹的节日,要杀猪杀鸡捕鱼的,即端午和春节。没有谁把中秋当作节日来操办。如今生活好些了,吃鱼吃肉不是问题了,加之国家正式把中秋定为法定假日,在外工作的有时间探亲团圆了,才把中秋正式当节日过的。
过着现在一家老小团聚、隆重而欢乐,吃得嘴上流油,喝得258的中秋节,不禁让我又想起过去那寒酸可怜,抬头望月叹息,无可奈何的中秋夜。
过苦难中秋最早的日子,我才几岁,好像没听说过“中秋节”一词,只听长辈们说8月15(农历),8月15赏月,那时我问他们:么资叫赏月,长辈们都是文盲半文盲的,回答不出“赏”的含意,只好不耐烦的补上一句:8月15赏月就是看月光。也许他们多少领会一点“赏”的意思,赏应该是享受一一享受吃,享受穿,享受玩乐……,可今夜有什么给你们享受的?若说出来,你们小孩还不得哇哇大叫大闹?故就忽悠我们说“赏月”就是看月光。这时我就对大人们大声说:月光哪天没得看,那天天赏月啦,说完就没好气的跑开了。
那时的中秋夜,要说与平时不一样吗?确实一样。要说一样吗?又多少有点不同。
首先不一样的是,送征粮时,队里会用谷子换一担面条回来,分给每个社员。每当中秋晚饭时,妈会煮上一锅面条。那时我们南方人不会泡面,只知道煮面条,即将锅子烧热,滴一滴油,也许妈的手没控制好,滴了2滴或3滴,然后放上几斤水,一勺盐,等水开了后,将面条放入锅,任其煮,煮得糊糊样。连水连面用菜碗装着吃喝,那味道可想而知,可那是当时的稀罕物,一家老老少少吃得津津有味,喝得屋子里的空气强烈的振荡。
吃完面,用手抹抹嘴巴。那时一个队上的人多住在一栋老青瓦屋子里。当月亮出后,首先是小孩,然后是陆陆续续的大人老人,每人搬一条板凳(可坐也可躺)往晒谷坪里走,一会就聚上了几十人,几十条板凳,像放露天电影或开会一般。那场面可热闹了。小孩们跑的跑,跳的跳,动手动脚的,吵吵闹闹,打的打,叫的叫。男大人们则捧着水烟壶,一人几口,轮着吸,人停烟壶不停。边吸边聊,自然会聊到月亮。谢老平时爱看书讲故亊,8月15夜,免不了会抬头望月,大家也会跟着望月,听他讲月亮的故事一一月亮里有个“章古老”,还有个“嫦娥”,你们看章古老正在砍树,嫦娥正在织布……我们小孩就说:在哪里呢,怎么没看到呢?每当我们用手指着月亮时,大女人们就说:别指,指不得啊,指了月光耳朵会聋的,吓得我们赶紧把手指缩回。
月亮的故事讲完后,年长的喜欢围在谢老身边,继续吸着他们的水烟壶,大口喝着茶,拉长着耳朵,伸长脖子,盯着谢老叫他讲《三国演义》和《水浒》。
靑壮汉们,每到这晚都会惴着一个歪主意一一不知从哪代传下来一个说法,讲是8月15偷东西不算偷,偷吃鸭子和芋头不腰疼。故所饭后他们总是围在一起,坐得远远的,几个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划算着哪里有鸭子偷,那时养鸭子都属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资木主义的尾巴,即使谁家偷着养了几只鸭,怎么会让他人得知?几个想了半夜也没想到哪里有鸭子偷。最后摇摇头,只得偷点芋头吃吃了。那还得等夜深人静人们熟睡了方可作案,偷来芋子,架灶煮熟吃完东方又是鱼肚白。过会被盗方的骂声传来,偷者却笑呵呵的,传说听不到骂声,偷吃的东西就没防腰疼的效果。其实哪有这个理?无非是给饿得发慌的盗者一个偷吃的理由罢了。
在我上大学之前,年年中秋夜,年年这么过,所以我记得很多细则。
自从上大学后,离开了故土,学识水平提高了,对中秋才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没有了昔日的聚场赏月,远离了乡土的游子,方能体会中秋夜的心情一一犹如一只失落的孤雁,举头望着明月,低头想着故乡,想着亲人,却因学习工作回家不便,只能偷偷落泪,把相思寄托于缓缓西沉的月亮,但愿它能将我的心声带给亲人,带给我爱的人!
时至今天退休了,过上了相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吃什么,想见什么人都没那么难了,故对中秋也就没那么多想法了。想那多干么呢?连月也有阴晴圆缺。人生如月,圆一夜,亮一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