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执行命令到需要带领团队完成,从带领小团队到负责大区域,不同的生涯阶段,有不同的工作职责,也对应不同的能力要求,并需要转化视野,调整内在的定位。如果外部环境变了,而内在仍沿用原来的方式工作,那么很快你就会遇到瓶颈。
《在人生拐角处》的第八个故事和第九个故事很类似,都是在晋升后遇到了问题,不同的是有的遇到的是能力不能胜任的问题,有的遇到的是人际关系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两个故事里的来访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想离职,但因为不知道离职后可以选择哪些新的方向,所以寻求生涯咨询师的帮助。在经过与咨询师一起探索分析后,发现她们对目前的工作内容及环境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排斥,也并非真的想要立即转换行业和职业。在职场上,一般来说,转换的成本要比调整的成本高,所以不妨先尝试调整的可能性。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认为,选择职业或生涯发展固然重要,但就业后的适应问题更值得注意。我们对职场的不适应有五种可能性:
1、我们的能力超过了所从事职业要求的能力;
2、我们的能力无法达到所从事职业要求的能力;
3、我们的能力与所从事职业要求的能力一致,但无法表现得很好;
4、我们的需求不够明晰;
5、我们的需求没有被工作环境满足。
其中,前三种可能性是在确认我们对工作需求是否满足,后两种可能性是在确认我们对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这两篇故事的来访者就分别对应了其中之一,今天先讲第八个故事。
这里的来访者对应的是:无法达到所从事职业要求的能力。看起来她的职场经历光鲜亮丽,一路走到管理的岗位,她本人也很干练,而且具备难得的使命感,似乎不应该有不胜任的问题。然而事实上,来访者开始做管理,是由于之前的上司离职而被升职,而她也正是在这几年,感觉职业出现了问题,产生职业倦怠。这是为什么?这位来访者在之前的工作中是一位“战士”,有着很强的执行力,只要有目标有任务,就使命必达,这也让她很成功。然而当身份转换为“将军”,原来那个发号施令,确定目标的人不见了,变成了她自己,而她还在沿袭原来的惯性,习惯于在指挥下工作,她终于明白:不是工作本身没有价值,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不仅缺乏前瞻性,重要的是,还是在躲避带团队。也就是说,她只是一个坐在“将军”位置上的“战士”,难怪别扭又不知所措。
这个问题该如何化解?书中赵昂老师的做法值得参考:拿出一张白纸,让来访者在左边写下所看到的差距,然后中间画一条线,在右边写出解决的办法。这时来访者说到:有意思,我忽然想起了之前和原来上司一起工作的感觉。这是一个利用资源的策略,同时也是一个很有用自我对话的办法,我也经常在我的咨询中使用。
有的时候我们遇到问题,会被困在问题里,感觉一团乱麻,看不清楚。这个时候,我会将来访者和问题拉开一个距离,只要人和问题一分开,理性往往就能出来。比如像这个故事里,当来访者站在之前上司的视角时,她就开始讲到可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那个想象中的前上司,其实仍是她自己,只是将角色换到了上司视角,而这恰恰是她解决现在问题的关键:转换身份,换种思路。所以当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困惑时,在另一边,模仿前上司的身份回应当下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且解决的办法往往是自己最能运用的,甚至比询问咨询师得到的建议还要好。其实,在咨询中让来访者相信自己的力量,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是咨询师最重要也是最重视的事,这也是我做咨询极为重要的理念: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经过这样的书写以及和咨询师的交流,最终来访者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也找到了目标。这对于“战士”的她来说,只要明确了方向,自然就有了动力,接下来的她擅长的执行力能够帮助她快速行动起来,提升能力,适应变化,进而改变对职业的满意度和成就感,之前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那么对于晋升之后遇到人际关系问题的来访者又怎么办呢?请看下一篇:职场适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