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周六,“儿童创意思维导图”公益课如约而至。参与的每一位孩子,都尽显其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课程从“你画我猜”开始,通过孩子们绘制的图像猜各自的名字。简单讲完一些通用方法后,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想要画起来,所有人都开始认真思考,虽然也会有“老师,我不会画”的情况,但经过同桌小伙伴和老师的启发,最终都拿起笔,大开自己的脑洞。只要开始动笔,就是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图像语言,是思维导图的基础,更是创意可视化的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学会运用图像,能更直观地表达自我,传达信息。
第二个小题目,便是“画一个放在桌子上的马克杯”。这是前一天看到的《30天学会绘画》里的例子,临时决定加进课程里。果然,很多孩子会画一条直线代表桌子,杯底也是一条直线。这其实也是我们大部分人认为的世界,先入为主的世界。
现代社会信息来得太快太容易,让我们习惯不再用眼睛好好地观察周边事物。可孩子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若这么小,就只会被动地接受,如何期待他们长大后能明辨是非,发现问题的本质;能独立思考,去创造未来。所以,学会观察,是学会思考的前提。
接着,是用上面这张导图,给孩子们演示了“什么是思维导图”。这是第一次用平板加手绘笔制作的导图,整个过程中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用笔,如何加入绘图技巧与手法。我想,这和没有学过绘画的孩子们一样,好看或不好看,像或不像,并不是评判儿童画的唯一标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学会表达自我与内心感受。
最后便是孩子们亲自动手,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本来准备的题目是自画像或者画小伙伴,最后很多孩子开始画起了老师本人,这真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在实践中,既练习了所学知识,又能了解老师,真是何乐而不为。是孩子们自己创造了这么有意义的一节课。教案只是工具,活用才是精髓。
启发式地教育,成全孩子们的同时也成全老师,同样,也能成全家长。比如当老师在说一些抽象名词,概念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并不能立刻理解;在发散思维的时候,发现孩子们的逻辑归纳能力还不完善。很多时候,我们成人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孩子,却从来不反思,也许并不是孩子不聪明、没有别人家的好,而是我们自己用错了方法,说错了话。
2019年,是积淀的一年,想要成为一个海绵,吸取无尽的知识。
行动,迷茫的时候尽管行动;试错,难以抉择的时候尽管尝试;独立思考,不确定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己去找出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引用一句最近看到的话语作为结束:其实没有失败的人,只是很多人提前离了场。所以,坚持,想要放弃的时候请一定坚持,这样才能在未来,等到花开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