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断断续续会有人问,不上班做自由职业到底怎么样。于是来分享一点特别现实的近期个人体会:
自由职业,没!有!周!末!
哈哈,听上去怪惨的。
更引申一点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彻底的假期。
倒不是说全年无休地一直工作,而是无论何时,都很难彻底把自己的工作抛到脑后。
我是上了两年班后辞职做自由职业者的,所以这两种生活方式都体会过。
上班的时候,如果公司或单位不那么变态,boss不那么鬼畜,那么你会拥有周末,到了周末可以把工作抛开,并且抛得心安理得——我一周五天甚至六天都给你们了,周末就该是属于我自己的私人时间,都别来打扰我。
从心理上就理直气壮,不会有罪恶感,因为本来就该是这样。并且工资是固定的,周末躺着玩站着玩花式玩都不会影响你下个月的收入。(前提依然是公司不是狗人)
如果有人周末给你安排工作,占用你的私人时间,那在心里骂骂咧咧也很理直气壮。
而自由职业就是“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的边界特别模糊。
因为你做多少工作和收入直接相关,没有人给你发固定工资了,简单粗暴点说,干活才能有收入,不干活就没收入。
对自由职业者来说,确实是字面意义上的“时间就是金钱”。
我现在就对周末这个概念变得很顿感,有时候和甲方联系,一看日期才惊觉,噢周末了,人家下班了,周一再说吧。
倒也不是逃离了上班后还自己给自己996。也会给自己放假,如果手头的活比较多,周末没休成,那我会另外找两天工作日给自己放假。
就只是,放假时也很难彻底把自己从工作中摘出去,也会在心里盘算接下来的计划,进行下一步的构思等等,不会像上班时的放假那样不管不顾。
但我还是选择了自由职业,并且目前为止一点也不后悔。
因为自由职业让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和我自身的观念相吻合。
我是那种特别受不了按部就班的性格,让我固定时间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班,挤固定的一班地铁,每年每月固定的日子才能休,我就特别烦躁,不是一般烦躁,又烦又憋,憋得肝火旺盛。
救命啊!
这个的确是性格使然,我特别受不了这样的生活节奏,仿佛整个人都被限制在一张网里,精神上就很不愉快。
什么都是定死的,灵活的余地小得要命。
讲一件小事吧,没严重到那个地步,但比较有代表性。
上班的时候,有一次我喜欢了好多年的乐队来国内演出。这份喜欢非常久,我多年心愿之一是就是看他们的现场。结果刚好赶上调休,请假又请不下来,本来可以看三天,结果赶着飞机过去也只看到了半天。
这件事,要说是大事吧,也确实算不上,但是它成为我至今为止的一大遗憾。
有些事情,它就是一生只有一次机会。
个人精神层面的热爱和向往,旁人看来或许不重要,但对自己来说,它就是很重要。
多年的期盼,天时地利,机缘巧合,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也不会有了。
因为时间上的不自由,我错过了一次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心愿。
字面上写出来可能有人会觉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我来说 ,这个事情的实质是:上班时,你没有办法灵活安排和调度自己的时间,你不得不遵守一个严格且固定的框架。
我确实很不喜欢这一点。
我所追求的是,我愿意为喜欢的事情工作、劳动,我用自己的技术和本事挣钱,并且现在也是这样做的,但我要能自己灵活安排和调整时间。
周末我可以不休息,也可以节假日工作,不和别人一起休息,但我要在自己想要的其他时间安排自己的休息日。
该工作工作,该休息休息,大不了休假时间和上班时是错开的而已。我想要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调整。
所以自由职业就挺适合我个人的性格和需求。
然后关于自由职业休假时也没法把工作彻底抛在脑后,这个我倒是没所谓,问题不大。
很多适合自己单干的职业都是这样。
作家就算度假时,也不会拒绝灵感,看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想法,随时都会在脑中构建写作的素材和框架;画插画的出去旅游可能也会带个本子随时画,不会停止构思;做设计的逛街看到广告牌和海报也会下意识分析和点评……
技能类和手艺类的工作,时间久了会变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如果刚巧又有热爱加成,那主动去做和被动加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如果时间倒流让我再选一次,我也还是会选自由职业。
同时,依然是关于这个话题我会重复说的一件事:无论是自由职业还是上班,都各有各的利弊。像自由职业,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几乎永远混在一起,很难互相剥离开来,并且需要自己处理交社保等一系列事情。
没有哪一种是完全轻松的,所以我的观点一直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祝大家也都能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