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智商”这个概念进行过极其深入的思考。
写出来,让更多人看到,让你们知道你的命运是可以自己把握的,清华北大不是只有那些家长口中“高智商”的人才能上的。(我想上次头条啊亲们)
“智商”,首先这并不是准确的东西,这是由一堆并不一定准确的测试,得出来的一个不一定准确的数字。注意我用了两个不一定。所以根本没有那么必要在乎“智商”,并且智商和心智完全是两个东西,这个我们要分清楚。分清楚
魏教授有这么一个知识新闻, 《哪些智力才是聪明》。
从认知科学角度看,聪明人分三类:传统意义上的聪明人,是那些天生就高智商的人。除了这一类天生的聪明人,还有一类人,他们的特点是在某个专业领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练习,水平达到了卓越非凡的程度,尤其在艺术和体育领域,这样的成功者比较多。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会承认这些人肯下功夫,但不会把他们叫做聪明人。不过认知科学家觉得这类人也是聪明人。另外一类人,就是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家,他每天都做很多决策,怎么投钱,什么时候投,什么时候撤出,这类特别擅长做决策的人,也是聪明人。
分别代表三种智力:第一类叫“神经智力”,它是以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主要衡量目标,受基因的影响非常大,天生的成分比较高。
第二类叫“经验智力”,它是在不同领域长时间的学习、长时间的积累、长时间形成的技能体系或者知识体系支撑的能力。
第三类叫“反省智力”。反省智力和人类的理性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理解。第一个关键词是策略,也就是你的做事方法和思维方式。有的人智商挺高,但没能成大事,就是缺了一些高层次的策略。第二个关键词是积极态度,人生总会遇到挫折,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有韧劲,这也是智力的范畴。第三个关键词是自我监控和管理。每个人都有一定水平的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你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状态,才能更好地调用这些智力资源。这也是反省智力的一部分。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真正的聪明=(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在这个公式里,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之间用的是加号,说明这两种智力是相对平等的。反省智力是乘号,相当于放大器。因为反省智力可以统筹调配前面两个智力资源,所以非常重要。有的天才最终一事无成,就是因为少了策略、思维方式和韧劲。
以上观点来自于魏博士, 我来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笑来老师说:先天只是1%后天佔了99%。
我能够判断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即使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神经智力+经验智力)x反省智力。 把数字带进去更好理解,(10+10)x10=200 中间差了多少倍? 十八倍 。 你说这怎么才18倍?
现实中更可能的是这样的(10+50【无限提升】)x 100(无限提升)。 这就很可怕了…
对神经智力来说,虽然受遗传的影响很大,但智商是可以通过后天来提高的,我们的大脑是在一生中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的。
我们都知道最重要的是“反省能力(元认知能力)”,那怎么提升呢? 【坐享,也就是打坐、冥想】。
还有三个方法论给大家:
1.多个角度想问题。
2.保持自身积极的态度,这也是智商的范围。
3.自我监控的习惯。
笑来老师说,干一件事情就要多维度竞争,为了上高点赞留言就要早、长、好。 为了冲一次榜我也是拼了,我给自己当一个销售,如果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赞。
柯高峰谢谢大家支持,谢谢。
这是我的第二篇思考:
座右铭是,“不只要成为最厉害的第一,更要成为成长最快的第一。”
现在我看到“wei”同学是第一,他提出来的一个例子是:很多人做数学题特别快,是因为他对数字以及公式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然后因为对概念的清晰,通过不断打磨概念,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链接”能够提高人的智商。 【高峰笔记】 例子不太好,因为有种东西叫“神经智力”,就是有种人能心算堪比计算机,而你就是怎么练都达不到,但是结论是对的。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认为一个人智商低? 最本质的原因是,这个人违背了大众的“常识”,干了很多看起来傻事。这种人会被认为“智商低”。
其实我们都是“傻子”,没错 十五万战友站在中国如此悬殊的比例下, 把我们手头上干的傻事一看,整天写写写,干活特拼命, 这不就是“典型的傻子”嘛?
你干这事有什么用,你看这人真是傻子……
那究竟谁是“傻子”呢? 谁是傻子?你发现自己与他们认知之间的差距犹如一道鸿沟, 当走上“进化之路”的时候,你就脱离了普通人的道路,你注定要背负着无数人说你傻子的骂名,然后走上巅峰。
那些指责你的人,不恰恰就是那个“你之前的自己”嘛?
想到这里,如坠冰窖,浑身鸡皮疙瘩。
因为概念的不清晰,更新到现在,仅仅因为40个“概念”,导致你成了那个“傻子”,你之前鄙视、看不起的“傻子”。
所以,今天“智商”这个概念带给我的深入思考,已经极具备价值。 笑来老师说过,如果有人对你冷嘲热讽,“绝对绝对绝对不要搭理他”, 就让我们带着“注定的”嘲笑与误解,与身边的战友们并肩前行,迎接未来更好的自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