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话(一千四百三十)|议急慢惊风

涵志潜神曰渊,巧发奇中曰颖,知微通机曰聪,投机顺变曰达。

惊者,总名也。婴孩小儿,心气不足,智志率伏,恍惚无定,神不守舍,怯人怕物,渐作怖畏,怖畏之盛,已作恐惧;恐惧之多,乃抱怔忪;怔忪之久,则自惕愕;惕愕既有,瘛疭已为,斯乃心气不足而生之渐,但分轻重耳!

又有心气虚弱,暴触作惊,更不由渐,即便面青唇白,视之定睛,目无所睹,听之哄聩,耳无所闻,精神顿亡,心智全失,及至良久收敛,且五脏六腑虚处所受,惊风而作疾,已述前议。

然幼幼多因吻母不意之乳,耗其心气作惊以渐。凡小儿因水火所加者,悸也;自跌仆所致者,恐也;人物之所触者,愕也;惕惕不散,郁郁闷于胸膛者,怔忪也。是知积惊难散,由其不能自化,如恐恐悸悸者,盖自能知之矣。

不为积聚且怖畏之,诚常在其中,无以自遣,偶因触闷心神。其肝主风,其脾生痰,其肺作热,其心发惊,四证相临,重者先发。假如雷声霹雳至响,不为咎者何?盖声相应,情无所加矣。

惟有小儿在僻静处,或神庙中,心存怖畏之时,忽被无知小人,戏叫鬼来鬼来,且儿奔走无门,惊气入心,若不速利其惊气,少顷则指甲黑,唇口青,所受重害,不可得疗理。自古及今,调理婴孩,最为难事,悉皆凭药取愈,且惊风至难矣,慢惊又难也,慢脾候尤难也。

今摘述调理小儿至难者,证候前后有所不堪疗理,或古人未备其意,或已著于集,后人未明者,今与详悉本末,开陈利害,指于迷途,直径可进,庶有益于学者胸次。务家治产之夫,及仕宦子弟,易晓其理,幼幼阴阳,稍有偏侧,遵而扶之,不至夭横。

暇日熟研,可补缓急,良士一观,足知野老肺腑,意不藏机,亦无缘饰巧伪,更无妄谄隐情,直欲普济。使婴孩初生,自幼至长,有患无疏,受疾不害,欢忻鼓腹,歌笑嬉娱,又母即无颦眉蹙忧苦之叹。怡然顺事,不劳再三。快哉!妙哉!至诚咸获休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